- 編號:11748
- 書名:刑事公訴的實踐探索與制度構建
- 作者:劉建國
- 出版社:中國檢察
- 出版時間:2003年6月
- 入庫時間:2003-7-14
- 定價:20
圖書內(nèi)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本書是寧波市人民檢察院和寧波大學合作研究的成果。
寧波市地處我國浙扛省的東部,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近幾年來.寧波的經(jīng)濟建設步伐不斷加快,2002年全市實現(xiàn)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1500億,比上年增長13.2%,總量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列第六位,人均CDP達到3331美元。與此同時,在對外開放、科教興市、城市化建設、法制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經(jīng)濟撲會的快速發(fā)展為檢察工作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對檢察機關如何提升隊伍素質(zhì)、更好地履行檢察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寧波市兩級檢察機關在業(yè)務工作和隊伍建設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進步。為了進一步加強全市檢察機關調(diào)查研究工作,促進檢察人員理論和業(yè)務素質(zhì)的提高,落實中央提出的“調(diào)查研究午、轉變作風年”的要求,2002年初,寧波市人民檢察院,寧波大學研究決定圍繞“刑事公訴理論與實踐”這一重要問題合作開展專題調(diào)研,選擇確定了“刑事公訴權性質(zhì)研究”、“檢察引導偵查”等十個方面的內(nèi)容,采用課題制研究形式,發(fā)揮司法實踐部門和高等院校的各自優(yōu)勢,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專門研究 經(jīng)過24名課題組成員近一年的努力,形成了共約25萬字的研亢材料。在此基礎上,由國內(nèi)知名專家對初稿進行了論證評審,最后,各課題組結合專家意見進行了認真修改。
在刑事法制領域,刑事公訴是刑事偵查和刑事審判的橋梁,刑事公訴工作是檢察機關發(fā)揮維護社會穩(wěn)定職能作用的一項重要工作。正確認識刑事公訴權的性質(zhì),合理解決刑事公訴實踐中的
管轄沖突、引導偵查等問題,是檢察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在這次合作研究中,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保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檢察制度這一總要求出發(fā),力求在立足檢察工作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因此,我們期望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系統(tǒng)研究,能對指導當前的刑事公訴實踐和完善刑事公訴制度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書的作者及分工(以論題先后為序)起:第一論題由許尚金、胡冬平撰稿;第二論題由張利兆:謝如程、王英撰稿;第三論題由王焰明、鄧強撰稿;第四論題由張炳生、段道省撰稿;第五論題由李鐘、胡洵賢、王文軒撰稿;第六論題由王繼軍、余光升撰稿;第七論題由張翔飛、馬六生撰稿;第八論題由張如新、陳然撰稿;第九論題由張兆松、潘申明撰稿;第十論題由姚宇、章國田、干戈、黃偉撰稿。本書在不改變各位撰稿人基本觀點的前提下,由主編、副主編統(tǒng)稿審定。
盡管各位課題研究人員有較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扎實的理論功底,但我們對刑事公訴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仍然是不夠全面和深入的,因此,書中的觀點和論證肯定有值得斟酌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當前的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時期,從事司法實踐工作和法學教育工作的我們,將以奮發(fā)有為的精神面貌,扎實工作,與時俱進,為檢察事業(yè)的發(fā)展,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和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奉獻微薄力量。
目錄
第一論題
刑事公訴權性質(zhì)研究
第二論題
檢察引導偵查探索
第三論題
公訴案什職能管轄權的隱性沖突與解決機制
第四論題
建立找同交易不起訴程序芻議
第五論題
偵查監(jiān)督的理論問題與制度完善
第六論題
刑事簡易程序的實務性思考
第七論題
庭審中的公訴活動及其策略運用
第八論題
刑順抗訴的理性思考和完善
第九論題
刑事公訴中證據(jù)制度的若干問題
第十論題
上訴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再思考
附錄
項目研究成果專家評審意見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