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婷婷,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韋伯作品集I:學術與政治
    編號:15792
    書名:韋伯作品集I:學術與政治
    作者:
    出版社:廣西師大
    出版時間:2004年5月
    入庫時間:2004-9-24
    定價:25
    該書暫缺

    圖書內(nèi)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序言…………………………………………………………蘇國勛
    增訂版序………………………………………………………錢永祥
    譯例………………………………………………………………11
    《韋伯作品集》導論
    第一章韋伯小傳…………………………………………………3
    第二章韋伯的政治關懷…………………………………………45
    第三章韋伯的學術………………………………………………67
    學術與政治
    導言價值中立與責任倫理——韋伯論學術與政治的關系……101
    第一章學術作為一種志業(yè)……………………………………153
    開場(155) 年輕學者學術生涯的外緣條件:德國與美國(155) 學術
    研究機構(gòu)的“國家資本主義化”(157) 學術生涯中的機運問題(158) 學者
    與教師的難以得兼(159) 學術生涯外緣條件的總結(jié)(161) 學術的專業(yè)化
    (161) 靈感在學術工作中的位置(162) 當前流行的“人格”論(164) 學
    者的“人格”(165) 何處尋覓學術工作的意義(165) 理知化的主要意義
    (167) 進步與死亡的意義(168) 學問的價值一一問題的提出(169) 前
    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170) 概念的發(fā)現(xiàn)之意義(170) 理性實驗的興起
    (171) 近代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171) 學問的價值作為學術工作的預設
    (173)價值預設與各類學科的關系(174) 政治不屬于課堂(176) 為什
    么政治不屬于課堂(177) 學術求于信徒者——一個例子(177) “令人不
    快”的事實(178) 價值的多神論(179) 美國年輕人對教師的態(tài)度(181)
    教師不是領袖或生命導師(182) 教師對學生的“生命”所能提供的幫助
    (183) 對學問的認定和獻身(185) 教師扮演先知的徒然(185) 神學的
    預設——理知的犧牲(186) 學者沒有犧牲理知的權(quán)利(189) 面對“眼下
    的要求”(190)
    第二章政治作為一種志業(yè)……………………………………193
    開場(195) 政治的初步界定(195) 國家在社會學上的定義(196) 政
    治的定義(197) 當性的三種純粹類型(198) 卡理斯瑪型支配(200)
    從支配者到支配運作的資源(201) 支配之經(jīng)營的兩項要素——人與物
    (201)人的因素:行政僚屬(201) 物的因素:行政工具(202) 身份制政
    治團體(203) 君主擁有行政工具(203)近代國家對行政工具的收奪和壟
    斷(204) 新型職業(yè)政治家的出現(xiàn)(205) 政治作為副業(yè)與政治作為主業(yè)
    (206) “為了”政治而活和“依賴”政治而活(207) 資產(chǎn)對職業(yè)政治家的意
    義(209)專業(yè)官僚的興起(212) 首席政治家的出現(xiàn)(213) 政務官吏和
    事務官吏(216) 職業(yè)政治家的性格和類型(218) 僧侶(218) 文人(218)
    宮廷貴族(219) 士紳(219) 法律家(219) 律師和官吏的不同性格
    (222) 官吏和政治家的不同性格(223) 群眾政治家(225) 新聞工作的
    特殊地位(225) 新聞工作者的缺乏余裕(227) 新聞工作的政治前途與艱
    辛(228) 黨工(229) 政黨經(jīng)營形態(tài)的起源(230) 政黨在英國初起時的
    形態(tài)(231) 政黨發(fā)展的第一個階段(233) 政黨組織的獨立和強化(234)
    黨工的期待(235) 政黨新舊形態(tài)之間的沖突(236) 早期英國政黨的組
    織(237)黨務會的崛起(238) 新式政黨機器在幾個方面的影響(240)
    英國新式政黨機器下的領袖(241) 早期美國政黨的發(fā)皇(242) 獵官制
    (242) 黨老大(243) 美式官吏制度的變化(245) 在德國政治工作的三
    項基本態(tài)勢(246) 德國政黨的望族派系傾向(247) 新式政黨機構(gòu)的出現(xiàn)
    和領袖的關系(249)領袖民主制的前景和機會(249) 志業(yè)政治家的出路
    (251)政治作為志業(yè)的心理意義(251) 志業(yè)政治家人格上的條件(252)
    虛榮的破壞力(253) 信念以及價值對政治行動的意義(254) 政治的道
    德地位(255) 自鳴正義的道德和責任的道德(255)道德和政治的離與合
    (256)心志倫理與責任倫理(259) 目的與手段之間的緊張關系(262)
    用目的來圣潔化手段的困難(263) 惡的存在之事實(264) 倫理的多元論
    (265) 以武力為手段的后果(268) 志業(yè)政治家應有的警覺(269) 能以
    政治為志業(yè)的真人(271) 艱苦前途的考驗(272) 政治作為一件工作的真
    義(273)
    附 錄
    第一章韋伯兩篇演講發(fā)表的日期……………………………277
    第二章 韋伯論學者與政治家…………………………………285
    第三章韋伯論帝國總統(tǒng)………………………………………307
    譯名對照表………………………………………………………315
    索 引 ……………………………………………………………337
    本書共340頁。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