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6342
- 書名:國際法(第四版)(日本國際法著作漢譯叢書)
- 作者:松井芳郎
- 出版社:政法大學
- 出版時間:2004年3月
- 入庫時間:2004-11-14
- 定價:22
圖書內(nèi)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序言 (第1N版)
本書的第一版是1988年4月出版發(fā)行的。在序言中我們提到
了下列寫作方針,即第一,正確把握傳統(tǒng)國際法的歷史特征,并通
過對以人民自決權和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為中心的現(xiàn)代國際法的構造
的描述,明確國際法的構造轉變的現(xiàn)狀;第二,在此基礎上,明確
現(xiàn)代國際法的發(fā)展方向;第三,盡可能言及日本有關國際法的實踐
和態(tài)度。上述這一基本方針在其后的修訂中一直未變。
但是,第一版的出版發(fā)行正值冷戰(zhàn)結束時期,其后的國際關系經(jīng)
歷了勝過過去數(shù)十年的激烈動蕩。當然,這種激烈動蕩以各種各樣的
方式對國際法產(chǎn)生了影響。所以,我們?yōu)樵诒緯斜M可能地反映國際
法的這種變化,于1W3年和1997年分別修訂出版了第二版和第三版。
但說實在的,上述第二個寫作方針,即明確現(xiàn)代國際法的發(fā)展方向,
在此期間越來越變得不可把握。對從1990年開始的國際關系的激烈動
蕩對整個國際法的影響,我們曾多次進行過探討,但沒有得出任何結
論。所以,這兩版未能對本書作出全面修訂,只作了部分修訂,僅為
在大學中授課的需要,加入了—些新出現(xiàn)的法律現(xiàn)象。
但是,只進行部分修訂,即使對書中的內(nèi)容能夠更新,但全書
的體例和構思難免會落后于時代。所以,以坂元樹和煙郁新成為本
書的作者為契機,第四版為本書進行全面修訂邁出了第一步,但這
僅僅是第一步。為此目的,第四版的修訂研究會除石本泰雄先生
外,還邀請了數(shù)名既是本書的熱情支持者又是嚴厲的批評者的朋友
參加,借此機會對他們提出的寶貴意見表示衷心的感謝 !
作為本書全面修訂的第一步,我們從將最近的國際法現(xiàn)象能否
以全球化這一表述進行歸納的假設為出發(fā)點,但是,全球化是在各
種情況下都可使用的一個多意概念,對本來就是以全球}生存在為前
提的國際法而言,從這一角度去研究問題決非易事。我們與過去的
幾版一樣,通過研究會和交換草稿的方式反復進行討論,但從全球
化的角度全面修訂本書未必說是成功的。從這一意義上說,第四版
只是在全面修訂本書方面邁出的第一步。
與第三版相比,第四版在體例上較大的變化只停留在將“條約
法”作為了獨立的一章、將第二部中的“國家責任”移到了第五部
中,這都是我們拖了許久的懸案。但無論作者變了還是未變的各
章,體例和內(nèi)容上的變化都很多,其中有的對問題的基本理解也發(fā)
生了變化。本來對各章的內(nèi)容分別由撰稿人負最終責任,但我們?yōu)?
保持作為教科書的一貫性進行了反復討論,最終有些作者為了本書
的一貫性而放棄己見,所以望讀者留意。
在閱讀本書時,請注意以下幾點:國際組織的名稱等都使用簡
稱,但在各章中第一次出現(xiàn)時使用全稱;頻繁出現(xiàn)的條約、判例和
聯(lián)合國的決議也使用簡稱,正式名稱根據(jù)需要與其通過和生效日期
一起列在卷末的索引中;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地方在正文中,如以
(參見第五章第二節(jié))的方式表示;另外,在學習國際法時被認為
特別重要的用語和概念均使用黑體字表示。
最后,我們向在本書寫作過程中,給與賜教的各位先生,特別
是向以煙茂二郎先生(已故)為首的國際法研究會的各位先生和以
祖川武夫先生(已故)為首的民主科學者法律部國際法小組的各
位先生由衷地表示感謝,也向在第四版出版過程中給予我們關照的
有斐閣編輯部的酒井久雄和信國幸彥兩先生表示謝意。
2002年2月
全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