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婷婷,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勞工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民商法文庫)
    編號:19104
    書名:勞工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民商法文庫)
    作者:呂琳
    出版社:政法大學
    出版時間:2005年5月
    入庫時間:2005-6-14
    定價:20
    該書暫缺

    圖書內(nèi)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1)
    內(nèi)容摘要………………………………………………………(4)
    導論…………………………………………………………(1)
    第一章勞工損害之定性分析………………………………(14)
    一、勞工……………………………………………………(14)
    (一)“勞工”的語源及稱謂…………………………(14)
    (二)“勞工”定義的立法例及學說…………………(15)
    (三)關于“勞工”概念外延的兩點說明……………(25)
    二、損害……………………………………………………(29)
    (一)關于“損害”定義的學說………………………(29)
    (二)關于損害的兩種分類……………………………(33)
    三、勞工損害………………………………………………(36)
    (一)“勞工損害”之術語……………………………(36)
    (二)勞工損害之認定…………………………………(37)
    (三)相關說明:關于損害與損失和賠償與補償……(56)
    第二章勞工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的歷史流變………………(59)
    一、早期勞工損害的法律調(diào)整……………………………(60)
    (一)工業(yè)化時代前之勞動關系及其法律調(diào)整………(60)
    (二)工業(yè)化時代早期:勞工損害的“自己責
    任原則” …………………………………………(60)
    二、侵權行為法的歷史演進:從過錯責任主義到無過錯
    責任主義——歸責方式的客觀化……………………(62)
    (一)侵權行為法調(diào)整的第一階段:以過錯責
    任主義為核心……………………………………(62)
    (二)侵權行為法調(diào)整的第二階段:過錯責任
    主義的擴大………………………………………(65)
    (三)侵權行為法調(diào)整的第三階段:雇主無過
    錯責任的確立……………………………………(66)
    (四)小結………………………………………………(79)
    三、責任保險的介入——損失承擔社會化的表征
    之一……………………………………………………(80)
    (一)責任保險介入的歷史背景………………………(80)
    (二)雇主責任保險的歷史沿革及其作用……………(81)
    (三)雇主責任保險對雇主侵權責任沖擊的辨
    證思考……………………………………………(85)
    (四)雇主責任保險作為損害填補機制的不足………(86)
    四、社會保險(工傷保險)的誕生及其發(fā)展
    ——損失承擔社會化的表征之二……………………(88)
    (一)社會保險制度產(chǎn)生的條件………………………(88)
    (二)工傷保險產(chǎn)生及發(fā)展的歷史過程………………(92)
    (三)一分為二:對工傷保險作用的評判……………(97)
    五、一種新的發(fā)展趨勢:以綜合的社會保障計劃
    取代民事侵權責任……………………………………(98)
    第三章勞工損害賠償各法律制度法理分析……………(101)
    一、勞工損害侵權賠償之法理分析……………………(101)
    (一)勞工損害侵權賠償哲學基石之演變……………(102)
    (二)無過錯責任與結果責任之甄別…………………(114)
    (三)雇主無過錯責任主義之理念:基于對弱
    者(勞動者)的保護…………………………(116)
    (四)雇主無過錯歸責原理之理論依據(jù)………………(120)
    二、工傷保險之法理分析………………………………(124)
    (一)社會連帶:社會保險建構的法哲學基礎………(124)
    (二)現(xiàn)代國家干預論:社會保險建構的政治
    前提………………………………………………(129)
    (三)生存權保障:社會保險達成之主要目的………(133)
    三、勞工損害賠償法律制度之價值取向………………(137)
    (一)從矯正正義到分配正義:勞工損害賠償
    法律制度演進取向之一…………………………(137)
    (二)從形式正義到實質(zhì)正義:勞工損害賠償
    法律制度演進取向之二…………………………(143)
    (三)小結………………………………………………(148)
    第四章勞工損害賠償各法律制度經(jīng)濟分析……………(150)
    一、引言:勞工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經(jīng)濟分析之目的…(150)
    (一)法律的經(jīng)濟分析:一種研究范式………………(150)
    (二)法經(jīng)濟學分析的路徑依賴及目的………………(152)
    二、法經(jīng)濟學分析的基本觀點…………………………(153)
    (一)成本收益分析、效用最大化與法律制度
    的激勵作用………………………………………(153)
    (二)效率——法律追求的重要價值…………………(155)
    三、勞工損害侵權賠償?shù)慕?jīng)濟分析……………………(158)
    (一)過錯責任主義下雇主賠償責任的經(jīng)濟分析……(158)
    (二)無過錯責任主義下雇主賠償責任的經(jīng)濟
    分析………………………………………………(163)
    (三)小結………………………………………………(169)
    四、工傷保險制度的經(jīng)濟分析…………………………(170)
    (一)工傷保險建構的經(jīng)濟理由………………………(170)
    (二)工傷保險實效的經(jīng)濟性評價……………………(173)
    第五章勞工損害復合賠償體系之形成…………………(179)
    一、引言…………………………………………………(179)
    二、勞工損害賠償私法上之請求權:基于雇主責任
    (Employer Liability)而生…………………………(179)
    (一)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179)
    (二)契約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192)
    (三)雇主侵權責任與契約不履行責任之競合………(197)
    三、勞工損害賠償公法上之請求權:基于補償義務
    (Worker Compensation)而生………………………(208)
    (一)請求權之法律基礎………………………………(208)
    (二)請求權之性質(zhì):基于義務而非基于責任
    的請求權…………………………………………(210)
    四、勞工損害復合賠償體系之形成……………………(213)
    (一)引言………………………………………………(213)
    (二)雇主責任(Employer Liability)與雇員賠償
    (Worker Compensation)之關系:以歐洲為
    觀察視角…………………………………………(214)
    (三)勞工損害復合賠償體系之形成及展望…………(216)
    第六章勞工損害復合賠償體系之態(tài)樣…………………(218)
    一、引言…………………………………………………(218)
    二、勞工損害賠償各法律制度的機能…………………(219)
    (一)勞工損害侵權賠償?shù)臋C能………………………(219)
    (二)工傷保險的機能…………………………………(228)
    (三)勞工損害賠償之目的功能與多種損害填
    補機制之協(xié)力合作——代小結…………………(233)
    三、勞工損害復合賠償體系態(tài)樣之比較研究…………(234)
    (一)選擇(election)模式…………………………(235)
    (二)免除(relieving the tortfeasor)模式……………(237)
    (三)相加(cumulation)模式………………………(240)
    (四)補充(supplementation)模式…………………(241)
    四、小結…………………………………………………(242)
    第七章我國勞工損害賠償現(xiàn)狀及其展望
    ——結論與建議…………………………………(244)
    一、我國勞工損害賠償適用法律的現(xiàn)狀………………(244)
    (一)現(xiàn)行立法…………………………………………(244)
    (二)理論主張…………………………………………(253)
    (三)司法實務…………………………………………(257)
    二、我國現(xiàn)行立法下之對策……………………………(261)
    (一)未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262)
    (二)已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264)
    三、關于我國未來立法之建議…………………………(265)
    (一)問題的提出………………………………………(265)
    (二)“補充”模式之合理性分析……………………(266)
    (三)結語………………………………………………(268)
    參考文獻……………………………………………………(269)
    后記………………………………………………………(285)
    總計286頁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