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9797
- 書名:中外行政制度比較(中外政治制度比較叢書)
- 作者:張立榮
- 出版社:商務
- 出版時間:2005年1月
- 入庫時間:2005-8-12
- 定價:23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徐育苗
第一章緒論……………………………………………(1)
一、行政的基本概念………………………………………………(1)
(一)西方學者的主要觀點………………………………………(2)
(二)中國學者的若干看法………………………………………(5)
(三)我們的幾點思考……………………………………………(8)
二、行政制度的主要意蘊…………………………………………(12)
(一)行政制度的涵義……………………………………………(12)
(二)行政制度的特征……………………………………………(16)
(三)行政制度的地位和作用……………………………………(20)
三、行政制度的比較研究…………………………………………(24)
(一)比較研究的對象和范圍……………………………………(24)
(二)比較研究的原則和方法……………………………………(28)
(三)比較研究的目的和意義……………………………………(34)
第二章行政制度的類型及其特征………………………(39)
一、行政制度的分類………………………………………………(39)
(一)行政制度分類的功能………………………………………(39)
(二)行政制度分類的方法………………………………………(40)
二、內閣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43)
(一)內閣制政府制度的嬗變及其影響…………………………(43)
(二)內閣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47)
三、總統(tǒng)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49)
(一)總統(tǒng)制政府制度的創(chuàng)建及其成因…………………………(49)
(二)總統(tǒng)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55)
四、半總統(tǒng)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57)
(一)半總統(tǒng)制政府制度的發(fā)端及其必然性……………(57)
(二)半總統(tǒng)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60)
五、委員會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62)
(一)委員會制政府制度的施行緣由……………………………(62)
(二)委員會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64)
六、國務院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65)
(一)國務院制政府制度的發(fā)展脈絡……………………………(65)
(二)國務院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71)
七、若干問題的比較分析…………………………………………(74)
(一)西方政府制度的異同………………………………………(74)
(二)中西政府制度的區(qū)別………………………………………(81)
第三章中央行政制度…………………………………(87)
一、國家元首制度…………………………………………………(87)
(一)西方國家元首制度…………………………………………(88)
(二)中國國家元首制度…………………………………………(95)
二、中央政府制度…………………………………………………(102)
(一)西方國家中央政府制度…………………………………(102)
(二)中國中央政府制度………………………………………(151)
三、若干問題的比較分析………………………………………(163)
(一)英、美、法三國元首制度的特色…………………………(163)
(二)中西國家元首權的不同歸屬……………………………(168)
(三)中國國務院總理選舉程序方面的特點…………………(169)
第四章地方行政制度…………………………………(172)
一、地方政府制度的涵義及類型……………………………(172)
(一)地方政府制度的涵義……………………………………(172)
(二)地方政府制度的類型……………………………………(174)
二、英國型地方政府制度………………………………………(175)
(一)英國地方政府體制………………………………………(176)
(二)英國地方政府職權………………………………………(179)
三、法國型地方政府制度………………………………………(182)
(一)法國地方政府體制………………………………………(182)
(二)法國地方政府職權………………………………………(186)
四、德國型地方政府制度………………………………………(187)
(一)德國地方政府體制………………………………………(188)
(二)德國地方政府職權………………………………………(191)
五、中國型地方政府制度………………………………………(192)
(一)一般地方政府制度………………………………………(193)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制度…………………………………(198)
(三)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制度……………………………………(205)
六、若干問題的比較分析………………………………………(212)
(一)西方地方政府制度的共同特征…………………………(212)
(二)中西地方政府機構的主要差異…………………………(216)
(三)中西特別建制政府的若干區(qū)別…………………………(218)
第五章 中央與地方的行政關系…………………………(223)
一、西方聯邦制國家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223)
(一)美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225)
(二)德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230)
(三)瑞士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238)
二、西方單一制國家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243)
(一)英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243)
(二)法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250)
(三)日本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258)
三、中國單一制下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265)
(一)事權關系…………………………………………………(267)
(二)人事關系…………………………………………………(268)
(三)財權關系…………………………………………………(271)
四、若干問題的比較分析………………………………………(274)
(一)西方聯邦制與單一制國家中央與地方政府
權限劃分的差異…………………………………………(274)
(二)中西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演展的不同路徑……………(275)
(三)中西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的若干區(qū)別…………………(284)
第六章政府行政過程…………………………………(287)
一、美國政府行政過程…………………………………………(287)
(一)總統(tǒng)的權力及其辦事機構的作用……………………(287)
(二)國會對政府行政的牽制…………………………………(293)
(三)政黨在政府行政過程中的作用…………………………(295)
(四)利益集團對政府行政的影響……………………………(297)
二、英國政府行政過程…………………………………………(301)
(一)內閣的職權及高級官員的作用…………………………(301)
(二)議會對政府行政的監(jiān)督…………………………………(305)
(三)政黨對政府行政的控制…………………………………(307)
(四)利益集團對政府行政的影響……………………………(310)
三、法國政府行政過程…………………………………………(313)
(一)總統(tǒng)的權力及總理的作用………………………………(313)
(二)議會對政府行政的監(jiān)督…………………………………(317)
(三)政黨在政府行政過程中的作用…………………………(321)
(四)利益集團對政府行政的影響……………………………(323)
四、日本政府行政過程…………………………………………(326)
(一)內閣的權能及決策機制…………………………………(326)
(二)國會對政府行政的監(jiān)督…………………………………(329)
(三)政黨在政府行政過程中的作用…………………………(331)
(四)利益集團對政府行政的影響……………………………(334)
五、中國政府行政過程…………………………………………(339)
(一)總理的地位及國務院集體的功能………………………(339)
(二)全國人大對政府行政的監(jiān)控……………………………(341)
(三)中國共產黨對政府行政的領導及
各民主黨派的作用………………………………………(343)
(四)利益集團的發(fā)育及其對政府行政的影響………………(346)
六、若干問題的比較分析………………………………………(348)
(一)中西公共政策決策體制的不同特點……………………(348)
(二)中西執(zhí)政黨執(zhí)政的不同方式……………………………(354)
第七章行政制度改革…………………………………(359)
一、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演進與啟示………………………(359)
(一)改革實踐…………………………………………………(359)
(二)共同特征…………………………………………………(380)
(三)若干啟示…………………………………………………(388)
二、中國行政制度改革的回眸與前瞻………………………(391)
(一)改革進程…………………………………………………(391)
(二)總的評析…………………………………………………(413)
(三)未來取向…………………………………………………(424)
主要參考文獻…………………………………………………(432)
總計4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