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0821
- 書名:犯罪控制視野下的刑事訴訟(京師刑事法學博士文庫2)
- 作者:劉廣三著
- 出版社:人民公安
- 出版時間:2007年9月
- 入庫時間:2007-9-18
- 定價:23
圖書內容簡介
人權保護是近年來刑事訴訟法學界討論得最為熱烈的一個話
題,而對刑事訴訟的犯罪控制功能則似乎漸漸被遺忘了。劉廣三先
生的博士論文《犯罪控制視野下的刑事訴訟》從這一不容被忘卻
的刑事訴訟基本功能出發(fā),對刑事訴訟理論和制度進行了重新的審
視和考問,得出了許多新的令人深思的結論。盡管這些新解的確還
有值得進一步認真研討之處,但這種力求創(chuàng)新的精神無疑為博士論
文的生命力作了最好的詮釋。
予觀察,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論文以犯罪控制作為視角,研究宏觀的刑事訴訟問題,
也就是從犯罪學的語境出發(fā)使用犯罪控制一詞,并用以觀照我國刑
事訴訟中的各種問題及其發(fā)展趨勢。首次提出犯罪控制既是刑事訴
訟中懲罰犯罪的“度”,也是刑事訴訟中人權保障的“度”。認為
犯罪控制與人權保障是兩個層面上的問題,刑事訴訟中的懲罰犯罪
與人權保障必須統(tǒng)一在犯罪控制的“力度”范圍之內。鑒于國家
在刑事訴訟中的顯赫地位,從國家啟動刑事訴訟的角度而言,將刑
事訴訟的目的表述為犯罪控制也不為過。國家通過刑事訴訟實現(xiàn)從
懲罰犯罪向控制犯罪觀念的轉變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
其二,論文從犯罪控制的角度考察刑事訴訟啟動程序與刑事管
轄制度,認為我國應當逐漸淡化立案程序的案件分流功能,取消其
作為刑事訴訟的一個獨立階段的地位,可以將之改造為刑事訴訟的
前期工序,即只作為一種犯罪消息登記程序。我國的刑事訴訟法還
應當進一步擴大刑事自訴案件的范圍,并且對于告訴才處理以外的
刑事自訴案件,允許當事人自主選擇是否按照公訴案件處理。但
是,如果確認發(fā)生了公訴案件,則由司法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
定進行偵查、起訴和審判,而不能隨意將公訴案件轉為自訴案件處
理。
其三,論文根據犯罪控制中的“度”,從刑事訴訟制度完善和
刑事訴訟程序設計兩個大的方面列出問題清單。首次論述了通過增
加偵查權在行使過程中的制約因素、制定緊急狀態(tài)法、排除不正當
干預以及媒體介入等方案來防止刑事偵查過程中的權力濫用和合理
運用技術偵察方法以及采取各種措施切實、有效地提高警察對刑事
犯罪的快速反應能力,從總體上增強警察能力。
其四,論文從犯罪控制的社會整體效益出發(fā),主張我國應當在
刑事起訴階段引入恢復性司法程序。主張應當結合我國的具體情
況,從縮減起訴成本和增加起訴效益兩個方面重塑我國的起訴程
序,以更好地控制犯罪。
其五,論文認為刑事審判某項功能的強弱,其實是在犯罪控制
方面進行“度”的選擇結果。認為保證司法公正是刑事審判實現(xiàn)
犯罪控制的支點,提升刑事司法效率幾乎可以看成是刑事審判中犯
罪控制的同義語,而促進司法民主則可以使刑事審判達到犯罪控制
的客觀效果。首次主張犯罪控制理念是刑事審判中法官態(tài)度的晴雨
表,在合理的法官態(tài)度中,犯罪控制理念是極其重要的內容。
本論文作者劉廣三是我指導的博士研究生,他是我指導的博士
研究生中唯一一位入學以后就立即定下博士論文選題的學生,主要
原因是他在進入北大攻讀博士以前就已經是犯罪學界的成名學者,
同時又在高校從事刑事訴訟法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我看重的就是
他的這種跨學科優(yōu)勢,希望他能運用犯罪學的理論來研究刑事訴訟
法學中的問題,為此給他確定了這一選題。他不負眾望,潛心研
究,寫出了這本高質量的學術專著。在本書形成之前的論文答辯過
程中,答辯委員們對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和理論水平給予了充分肯定,
一致認為本論文是優(yōu)秀博士論文,且已被北大法學院推薦參評北京
大學優(yōu)秀博士論文。吾心甚慰!
廣三同我有多重關系:我們是校友,我是北大法律系79級的,
他是85級的;我們是鄉(xiāng)友,我和他都來自安徽省安慶市;我們是
事友,我和他在煙臺大學并肩工作過10年的時間,一起體驗了創(chuàng)
業(yè)的艱辛、幸福和愉悅;我們是球友,我們對體育運動有著共同的
愛好,在球場上分享著彼此間的默契與配合;我們是生活中的摯
友,長時間共同工作的經歷使我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情
誼。這些都是不可回避也不必回避的事實。正因為如此,有些人對
我招收他作為博士研究生有些非議。然而,我要說的是,我之所以
招收他并不是因為這些,而是基于對他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培養(yǎng)前途
的了解。他在考博時已經是教授了,出版了兩部個人學術專著,在
《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法學核心刊物上發(fā)表過數(shù)十篇有影響
的學術論文,獲得過省部級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多項,參加過國家青年
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的研究,當選為中國犯罪學會常務理事,被山東
省確定為省級高校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博士課程考試時兩門專業(yè)課
均為專業(yè)考生第一名(共有三位教師命題和閱卷)。正是由于這些
學術成就,北大法學院學術委員會和研究生院才在他英語未達到分
數(shù)線的情況下,通過嚴格的申請、審查、討論和表決程序后決定破
格錄取他為博士研究生,并且在網上進行了公示。做學生的總是想
投靠于優(yōu)秀老師的門下,當老師的又有什么理由拒絕如此優(yōu)秀的學
生呢?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吾心無愧,別人愛怎么說就怎么說
吧!
自廣三攻讀博士學位后,我們之間的關系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
化,從前的兄弟關系變成了如今的師生關系,那個從前總是稱我為
“老汪”的小弟弟,如今變成了稱我為“汪導”的學生。但我認
為,我們還是很好地處理了這兩層關系,在生活中兄弟情感依舊,
在學習中則是各自盡著自己的本分。我并沒有放松對他學習上的要
求(也許在所有我指導過的博士生中,他是挨我批評比較多的);
他也沒有絲毫的懈怠,三年之中,他緊緊圍繞自己的論文選題,潛
心研讀,認真思索,勤于筆耕,最終完成了這部心力之作。這本專
著的圓滿完成可以看做是對北大破格錄取他為博士生的最好回報!
本專著的出版是廣三學術道路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作為他的
導師我衷心希望他在學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特此作序!
圖書目錄
緒 論 …………………………………………………………(1)
第一章 犯罪控制自視………………………………………(12)
一、犯罪控制的一般標準一一犯罪正常度 ………………(14)
(一)評價主體……………………………………………(14)
(二)評價對象……………………………………………(15)
(三)評價根據……………………………………………(16)
二、犯罪控制的首要選擇一一社會控制 …………………(17)
(一)宏觀控制與微觀控制………………………………(17)
(二)主體控制與條件控制………………………………(19)
三、犯罪控制的次級方案一一法律控制 …………………(23)
(一)刑事立法控制………………………………………(24)
(二)刑事司法控制………………………………………(27)
四、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犯罪控制系統(tǒng) ………………(28)
(一)控制系統(tǒng)概述………………………………………(28)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犯罪控制系統(tǒng)各組成
要素的特定功能……………………………………(28)
(三)犯罪控制系統(tǒng)與所處的市場經濟大環(huán)境
之間的互動關系……………………………………(32)
(四)犯罪控制系統(tǒng)運行的基本法則一一反饋…………(35)
小 結 ……………………………………………………(36)
第二章 犯罪控制視野下的刑事訴訟總論 …………………(38)
一、刑事訴訟從懲罰犯罪向控制犯罪觀念的轉變 ………(38)
(一)職務偵查原則及其例外……………………………(40)
(二)強制起訴原則及其松動……………………………(41)
(三)犯罪黑數(shù)的存在及其影響…………………………(44)
二、犯罪控制視野下的刑事訴訟問題清單 ………………(49)
(一)刑事訴訟制度完善問題……………………………(49)
(二)刑事訴訟程序設計問題……………………………(53)
三、犯罪控制視野下的刑事訴訟總論 ……………………(58)
(一)犯罪控制與刑事訴訟目的…………………………(58)
(二)犯罪控制與刑事訴訟效益…………………………(61)
(三)犯罪控制與刑事訴訟模式…………………………(63)
(四)犯罪控制與刑事強制措施制度……………………(68)
小 結 ……………………………………………………(73)
第三章 犯罪控制視野下的刑事訴訟啟動程序
一一兼及刑事管轄制度 ……………………………(76)
一、是否發(fā)生了刑事案件 …………………………………(78)
(一)公共性原則…………………………………………(79)
(二)合理性原則…………………………………………(81)
(三)關于我國的立案程序………………………………(82)
二、立案管轄問題…………………………………………(86)
(一)是公訴案件還是自訴案件…………………………(86)
(二)是否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犯罪案件…………(93)
三、管轄的牽連問題………………………………………(95)
(一)立案管轄的牽連問題………………………………(95)
(二)審判管轄的牽連問題………………………………(95)
小 結 ……………………………………………………(98)
第四章 犯罪控制視野下的刑事偵查 ………………………(100)
一、刑事偵查程序概述……………………………………(100)
二、刑事偵查程序合法性的取得…………………………(101)
三、我國刑事偵查程序面臨的幾個問題 ………………………(107)
(一)刑事偵查程序缺乏程序性的建構…………………(107)
(二)強制性國家權力的過于集中………………………(109)
(三)刑事偵查具有強烈的技術性及其影響……………(114)
四、犯罪控制視野下刑事偵查程序的完善 ………………(114)
(一)強化刑事偵查的程序性質…………………………(114)
(二)強化刑事偵查的訴訟性質…………………………(123)
五、增強警察能力 …………………………………………(]34)
(一)切實提高警察對刑事犯罪的快速反應能力………(134)
(二)刑事偵查中對技術偵察手段的運用………………(136)
小 結 ……………………………………………………(141)
第五章 犯罪控制視野下的刑事起訴 ………………………(143)
一、犯罪控制視野下的刑事起訴政策 ……………………(145)
二、起訴裁量權的擴大化與犯罪控制 ……………………(151)
(一)暫緩起訴制度………………………………………(151)
(二)恢復性司法…………………………………………(161)
三、國外基于犯罪控制的整體效益對刑事起訴
程序的改革……………………………………………(173)
(一)美國的辯訴交易……………………………………(173)
(二)德國的機會原則……………………………………(175)
(三)意大利的快速審判程序……………………………(177)
四、重塑我國起訴程序以更好的控制犯罪 ………………(178)
(一)起訴成本控制………………………………………(179)
(二)起訴效益分析………………………………………(183)
小 結 ……………………………………………………(188)
第六章 犯罪控制視野下的刑事審判
一一模式、功能與法官的態(tài)度 ……………………(190)
一、現(xiàn)代刑事審判的模式與犯罪控制 ……………………(193)
(一)職權主義審判模式與犯罪控制……………………(194)
(二)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與犯罪控制…………………(197)
(三)混合式審判模式與犯罪控制………………………(200)
(四)我國的刑事審判模式與犯罪控制…………………(204)
二、刑事審判的功能與犯罪控制 …………………………(209)
(一)刑事審判功能與犯罪控制總述……………………(209)
(二)刑事審判功能與犯罪控制分述……………………(213)
三、刑事法官的態(tài)度與犯罪控制 …………………………(220)
(一)走下“法律化身”神壇的法官 …………………(220)
(二)刑事法官的態(tài)度與法律規(guī)則………………………(223)
(三)刑事法官的態(tài)度對裁判的影響……………………(227)
小 結……………………………………………………(234)
參考文獻 ………………………………………………………(236)
后 記…………………………………………(242)
本書共有2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