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婷婷,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刑法基本問題(法學(xué)研究生教學(xué)書系)
    編號:31664
    書名:刑法基本問題(法學(xué)研究生教學(xué)書系)
    作者:孫國祥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時間:2007年10月
    入庫時間:2007-11-19
    定價:49
    該書暫缺

    圖書內(nèi)容簡介

    這是一本對刑法所涉基本問題進行通透講解與獨到分析的專著式法學(xué)教科書。本書以刑法機能、刑法原則、刑法解釋、犯罪構(gòu)成、犯罪形態(tài)、刑罰制度等問題為研究對象,對其中所涉學(xué)說予以客觀介紹,并以此為基礎(chǔ)進行細致分析,同時輔以豐富案例,從而對刑法基本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 廣博寬泛的內(nèi)容與旁征博引的介紹,保證了本書的全面性與適用性;現(xiàn)實案例的選用與深入淺出的分析,又使本書具有突出的現(xiàn)實指導(dǎo)作用。因此,本書不僅適用于刑法學(xué)及相關(guān)專業(yè)的研究生使用,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學(xué)術(shù)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章刑法機能的悖論與協(xié)調(diào)……………………………………………(1)
    一、刑法三種機能的蘊意……………………………………………………(2)
    (一)確定犯罪、懲罰犯罪(行為規(guī)制機能) ……………………………(3)
    (二)維護秩序、保護利益(社會保護機能)……………………………(4)
    (三)規(guī)制司法、保障人權(quán)(人權(quán)保障機能) ……………………………(6)
    二、刑法社會保護與人權(quán)保障機能的悖論…………………………………(7)
    三、刑法機能的協(xié)調(diào)…………………………………………………………(10)
    第二章罪刑法定原則的沿革與發(fā)展………………………………………(11)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淵源………………………………………………(16)
    二、罪刑法定原則的主要精神………………………………………………(19)
    三、我國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則的體現(xiàn)………………………………………(23)
    四、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倡導(dǎo)………………………………………………(24)
    (一)絕對罪刑法定原則的局限…………………………………………(25)
    (二)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倡導(dǎo)…………………………………………(27)
    五、罪刑法定原則視野下刑法溯及力的幾個特殊問題……………………(31)
    (一)對“處刑較輕”的理解………………………………………………(31)
    (二)跨法犯的法律適用問題……………………………………………(33)
    (三)刑法司法解釋和立法解釋的溯及力………………………………(33)
    (四)非刑事法律的溯及力………………………………………………(36)
    (五)存在中間過渡法的法律適用問題…………………………………(36)
    第三章刑法解釋方法與選擇………………………………………………(39)
    一、刑法解釋的分類…………………………………………………………(39)
    (一)刑法的立法解釋……………………………………………………(39)
    (二)刑法的司法解釋……………………………………………………(40)
    二、刑法解釋的內(nèi)容…………………………………………………………(43)
    三、刑法解釋的方法…………………………………………………………(46)
    (一)刑法解釋方法理論………………………………………………(46)
    (二)刑法的文義解釋……………………………………………………(48)
    (三)刑法的論理解釋…………………………………………………(49)
    四、刑法解釋的效力…………………………………………………………(53)
    五、罪刑法定與刑法解釋……………………………………………………(55)
    第四章犯罪概念中實質(zhì)理性與形式理性的沖突及解決…………………(61)
    一、犯罪概念的類型…………………………………………………………(61)
    (一)形式、實質(zhì)及混合意義的犯罪概念…………………………………(62)
    (二)刑法學(xué)的犯罪概念和犯罪學(xué)的犯罪概念…………………………(64)
    (三)定性的犯罪概念和定性加定量的犯罪概念………………………(65)
    二、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及其基本特征…………………………………(66)
    (一)刑法理論界對犯罪基本特征的爭議………………………………(66)
    (二)社會危害性的刑法地位問題………………………………………(68)
    三、社會危害性與刑事違法性的沖突與克服………………………………(72)
    (一)社會危害性與刑事違法性的對立統(tǒng)一……………………………(72)
    (二)社會危害性與刑事違法性沖突的克服……………………………(74)
    第五章犯罪構(gòu)成理論與模式………………………………………………(82)
    一、犯罪構(gòu)成的概念和屬性…………………………………………………(82)
    二、犯罪構(gòu)成模式的比較……………………………………………………(83)
    三、我國刑法學(xué)中的犯罪構(gòu)成模式及評價…………………………………(87)
    (一)我國刑法學(xué)中的犯罪構(gòu)成理論……………………………………(87)
    (二)我國傳統(tǒng)犯罪構(gòu)成理論的評價……………………………………(88)
    四、犯罪構(gòu)成要件的理論層次………………………………………………(91)
    (一)具體要件、共同要件和選擇要件……………………………………(91)
    (二)犯罪構(gòu)成的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94)
    (三)基本的犯罪構(gòu)成與修正的犯罪構(gòu)成………………………………(94)
    (四)封閉的犯罪構(gòu)成和開放的犯罪構(gòu)成………………………………(95)
    第六章危害行為、危害結(jié)果、因果關(guān)系及其展開…………………………(97)
    一、危害行為概述……………………………………………………………(97)
    (一)危害行為的概念和特征……………………………………………(98)
    (二)危害行為的分類……………………………………………………(102)
    二、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wù)來源……………………………………………(108)
    (一)不作為犯罪特定義務(wù)來源的理論概覽……………………………(108)
    (二)不作為犯罪作為義務(wù)的來源………………………………………(109)
    三、危害結(jié)果的若干問題……………………………………………………(1l7)
    (一)危害結(jié)果的界定……………………………………………………(117)
    (二)危害結(jié)果的特征…………………………………………………(118)
    (三)危害結(jié)果的種類……………………………………………………(119)
    四、刑法中的因果關(guān)系………………………………………………………(120)
    (一)因果關(guān)系的基本理論………………………………………………(120)
    (二)我國刑法理論界有關(guān)因果關(guān)系的學(xué)說……………………………(123)
    (三)刑法因果關(guān)系的認(rèn)定……………………………………………(126)
    第七章刑事責(zé)任能力及其認(rèn)定……………………………………………(134)
    一、刑事責(zé)任能力概述………………………………………………………(134)
    (一)刑事責(zé)任能力的含義和本質(zhì)………………………………………(134)
    (二)刑事責(zé)任能力的內(nèi)容………………………………………………(137)
    二、年齡與刑事責(zé)任能力……………………………………………………(139)
    (一)刑事責(zé)任年齡的階段劃分…………………………………………(139)
    (二)相對刑事責(zé)任年齡負(fù)刑事責(zé)任的范圍……………………………(141)
    (三)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思考…………………………………(142)
    三、精神病人與刑事責(zé)任能力………………………………………………(150)
    (一)精神病人刑事責(zé)任能力的沿革…………………………………(150)
    (二)精神病人責(zé)任能力的認(rèn)定…………………………………………(151)
    (三)限制責(zé)任能力的精神病人…………………………………………(156)
    四、醉酒人與刑事責(zé)任能力…_…………………………………………(157)
    (一)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責(zé)任根據(jù)………………………………………(157)
    (二)醉酒人犯罪的罪過形式……………………………………………( 162)
    (三)病理性醉酒的責(zé)任能力……………………………………………(165)
    第八章犯罪的故意和過失…………………………………………………(168)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結(jié)構(gòu)…………………………………………………(169)
    (一)犯罪故意的主要學(xué)說………………………………………………(169)
    (二)犯罪故意的心理構(gòu)造之一--認(rèn)識因素…………………………(170)
    (三)犯罪故意的心理構(gòu)造之二--意志因素…………………………(177)
    (四)犯罪故意的種類……………………………………………………(177)
    二、犯罪過失的概念、分類和結(jié)構(gòu)…………………………………………(180)
    (一)新舊過失論的理論分野……………………………………………(180)
    (二)犯罪過失的分類……………………………………………………(183)
    (三)犯罪過失的認(rèn)定……………………………………………………(185)
    (四)信賴原則與過失的認(rèn)定……………………………………………(190)
    三、復(fù)合罪過形式之否定……………………………………………………(192)
    (一)復(fù)合罪過的概念……………………………………………………(193)
    (二)復(fù)合罪過之否定……………………………………………………(194)
    第九章規(guī)范責(zé)任中的期待可能性、嚴(yán)格責(zé)任………………………………(196)
    一、期待可能性………………………………………………………………(196)
    (一)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和源流…………………………………………(196)
    (二)期待可能性的理論基礎(chǔ)……………………………………………(197)
    (三)期待可能性的性質(zhì)…………………………………………………(200)
    (四)期待可能性在犯罪論體系中的地位………………………………(202)
    (五)期待可能性的判斷標(biāo)準(zhǔn)……………………………………………(204)
    (六)期待可能性的借鑒…………………………………………………(206)
    二、嚴(yán)格責(zé)任…………………………………………………………………(209)
    (一)嚴(yán)格責(zé)任犯罪的概念和特點………………………………………(209)
    (二)我國刑法中嚴(yán)格責(zé)任犯罪的地位…………………………………(211)
    第十章刑法中的認(rèn)識錯誤…………………………………………………(216)
    一、違法性認(rèn)識錯誤…………………………………………………………(216)
    (一)關(guān)于違法性認(rèn)識的基本理論………………………………………(216)
    (二)相關(guān)立法例的立場…………………………………………………(220)
    (三)對“違法性認(rèn)識不要說”和“違法性認(rèn)識必要說”的反思…………(222)
    (四)對違法性認(rèn)識錯誤的處理…………………………………………(223)
    二、對象錯誤…………………………………………………………………(226)
    (一)對象錯誤刑事責(zé)任的理論比較……………………………………(227)
    (二)對象錯誤對刑事責(zé)任影響的具體分析……………………………(228)
    三、打擊錯誤…………………………………………………………………(232)
    (一)打擊錯誤性質(zhì)之爭議………………………………………………(232)
    (二)打擊錯誤的處理原則………………………………………………(233)
    (三)打擊錯誤與對象錯誤的區(qū)別………………………………………(236)
    (四)共同犯罪中的打擊錯誤認(rèn)定………………………………………(237)
    第十一章單位犯罪………………………………………………………(239)
    一、單位犯罪的刑事責(zé)任概述………………………………………………(240)
    (一)法人犯罪的刑事責(zé)任基礎(chǔ)…………………………………………(240)
    (二)單位犯罪的責(zé)任范圍………………………………………………(243)
    (三)單位犯罪刑事責(zé)任的實現(xiàn)方法……………………………………(245)
    二、單位犯罪的構(gòu)成特征……………………………………………………(247)
    (一)單位犯罪的主體……………………………………………………(247)
    (二)單位犯罪的客觀方面………………………………………………(252)
    (三)單位犯罪的主觀方面………………………………………………(254)
    三、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區(qū)別…………………………………………(259)
    (一)“公司設(shè)立瑕疵”的主體性質(zhì)………………………………………(259)
    (二)公司的法人格否定與主體性質(zhì)……………………………………(261)
    (三)非法人型企業(yè)的主體性質(zhì)………………………………………(263)
    (四)境外公司、企業(yè)的主體性質(zhì)…………………………………………(264)
    (五)單位分支機構(gòu)的主體性質(zhì)…………………………………………(265)
    (六)個人承包、租賃企業(yè)的主體性質(zhì)……………………………………(266)
    (七)單位犯罪后公司、企業(yè)資產(chǎn)重組(分立、合并)或者破產(chǎn)…………(267)
    (八)一人公司的主體性質(zhì)………………………………………………(268)
    第十二章正當(dāng)防衛(wèi)…………………………………………………………(270)
    一、防衛(wèi)權(quán)的性質(zhì)…………………………………………………………(270)
    二、正當(dāng)防衛(wèi)的起因…………………………………………………………(272)
    (一)不法侵害的含義、范圍………………………………………………(272)
    (二)正當(dāng)防衛(wèi)與假想防衛(wèi)………………………………………………(278)
    三、正當(dāng)防衛(wèi)的時間…………………………………………………………(282)
    (一)關(guān)于不法侵害的開始……………………………………………(282)
    (二)關(guān)于不法侵害的結(jié)束………………………………………………(283)
    (三)正當(dāng)防衛(wèi)與防衛(wèi)不適時……………………………………………(284)
    (四)正當(dāng)防衛(wèi)與防衛(wèi)設(shè)置………………………………………………(285)
    (五)正當(dāng)防衛(wèi)與自救行為………………………………………………(287)
    四、正當(dāng)防衛(wèi)的主觀要件……………………………………………………(290)
    (一)防衛(wèi)認(rèn)識……………………………………………………………(291)
    (二)防衛(wèi)目的……………………………………………………………(291)
    (三)正當(dāng)防衛(wèi)與相互侵害………………………………………………(292)
    (四)正當(dāng)防衛(wèi)與防衛(wèi)挑撥………………………………………………(293)
    (五)偶然防衛(wèi)(偶合防衛(wèi))………………………………………………(293)
    五、正當(dāng)防衛(wèi)的對象…………………………………………………………(294)
    (一)對單位實施的不法侵害能否進行防衛(wèi)……………………………(294)
    (二)對共同不法侵害人的防衛(wèi)…………………………………………(295)
    (三)動物能否成為防衛(wèi)的對象…………………………………………(296)
    六、正當(dāng)防衛(wèi)的限度條件……………………………………………………(296)
    (一)防衛(wèi)限度的歷史發(fā)展………………………………………………(296)
    (二)我國刑法理論中關(guān)于正當(dāng)防衛(wèi)“必要限度”的基本觀點…………(298)
    (三)必要限度和防衛(wèi)過當(dāng)?shù)木唧w判斷…………………………………(299)
    (四)防衛(wèi)過當(dāng)?shù)淖镞^形式………………………………………………(302)
    七、特殊防衛(wèi)…………………………………………………………………(304)
    (一)特殊防衛(wèi)名稱之爭…………………………………………………(304)
    (二)對特殊防衛(wèi)制度的評價……………………………………………(305)
    (三)特殊防衛(wèi)的構(gòu)成……………………………………………………(306)
    (四)特殊防衛(wèi)認(rèn)定中若干爭議問題辨析………………………………(307)
    第十三章犯罪未遂、中止形態(tài)的理論及相關(guān)問題…………………………(312)
    一、犯罪未遂認(rèn)定中的相關(guān)問題研究……………………………………(313)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辨析………………………………………………(313)
    (二)關(guān)于犯罪“著手”的理論與認(rèn)定…………………………………(314)
    (三)犯罪未得逞的認(rèn)定標(biāo)準(zhǔn)……………………………………………(322)
    (四)“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之原因分析…………………………(325)
    (五)犯罪既遂類型與犯罪未遂認(rèn)定……………………………………(327)
    (六)不能犯………………………………………………………………(336)
    (七)間接故意犯罪有無未遂……………………………………………(341)
    二、中其認(rèn)定…………………………………………………………(345)
    (一)刑法設(shè)立中止制度的原因………………………………………(345)
    (二)中止自動性的含義及不具有自動性的情況……………………(345)
    (三)中止的分類…………………………………………………………(353)
    (四)危險犯防止實害結(jié)果發(fā)生的性質(zhì)…………………………………(355)
    (五)不能犯的中止問題…………………………………………………(358)
    (六)個別共犯中止及認(rèn)定………………………………………………(360)
    第十四章共同犯罪基本問題研究…………………………………………(367)
    一、“共謀”的共犯性質(zhì)………………………………………………………(367)
    (一)理論淵源及分歧……………………………………………………(367)
    (二)分析和立場…………………………………………………………(369)
    二、實行過限及其責(zé)任認(rèn)定…………………………………………………(371)
    (一)實行過限的理論分析及立法沿革…………………………………(371)
    (二)實行過限行為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373)
    (三)非實行過限的幾種情況……………………………………………(375)
    三、共同過失犯罪……………………………………………………………(377)
    (一)共同過失犯罪的理論和立法………………………………………(378)
    (二)共同犯罪與共同過失犯罪的區(qū)別…………………………………(380)
    (三)共同過失犯罪的構(gòu)成要件………………………………………(380)
    (四)共同過失犯罪的刑事責(zé)任…………………………………………(384)
    四、“片面共犯”的性質(zhì)與處理………………………………………………(385)
    (一)“片面共犯”的理論爭議……………………………………………(386)
    (二)“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圍……………………………………………(388)
    五、對合犯與共同犯罪………………………………………………………(389)
    (一)對合犯的共同犯罪性質(zhì)辨析………………………………………(389)
    (二)對合犯刑事責(zé)任類型與共同犯罪…………………………………(390)
    (三)對合犯中的居間行為的定性………………………………………(395)
    六、教唆犯的性質(zhì)……………………………………………………………(397)
    (一)關(guān)于教唆犯性質(zhì)的理論分歧………………………………………(397)
    (二)教唆犯定罪的獨立性和量刑的從屬性……………………………(398)
    七、間接正犯的性質(zhì)…………………………………………………………(399)
    (一)間接正犯的基本理論………………………………………………(399)
    (二)間接正犯的特征……………………………………………………(401)
    (三)間接正犯的范圍……………………………………………………(402)
    (四)教唆未達到刑事責(zé)任年齡者犯罪之性質(zhì)…………………………(403)
    八、身份犯與共同犯罪的認(rèn)定………………………………………………(406)
    (一)有身份者與無身份者共同實施犯罪的定罪……………………(406)
    (二)不同性質(zhì)的身份犯共同實施犯罪的定罪…………………………(409)
    (三)無身份者能否成為身份犯的實行犯………………………………(411)
    九、單位犯罪與共同犯罪……………………………………………………(415)
    (一)單位共同犯罪的認(rèn)定………………………………………………(415)
    (二)單位與自然人共同犯罪的認(rèn)定與處理……………………………(417)
    第十五章罪數(shù)形態(tài)…………………………………………………………(420)
    一、罪數(shù)判斷標(biāo)準(zhǔn)的理論……………………………………………………(420)
    (一)罪數(shù)判斷的一般標(biāo)準(zhǔn)之爭…………………………………………(420)
    (二)罪數(shù)認(rèn)定的綜合標(biāo)準(zhǔn)………………………………………………(421)
    (三)對罪數(shù)認(rèn)定標(biāo)準(zhǔn)的思考……………………………………………(422)
    二、繼續(xù)犯……………………………………………………………………(423)
    (一)繼續(xù)犯的特征………………………………………………………(423)
    (二)繼續(xù)犯的處理………………………………………………………(424)
    (三)繼續(xù)犯與狀態(tài)犯的區(qū)別……………………………………………(425)
    三、想象競合犯………………………………………………………………(426)
    (一)想象競合犯的罪數(shù)性質(zhì)……………………………………………(426)
    (二)想象競合犯的特征…………………………………………………(428)
    (三)想象競合犯的處理…………………………………………………(429)
    四、法條競合與法條競合犯…………………………………………………(430)
    (一)法條競合犯的特征…………………………………………………(430)
    (二)法條競合的類型…………………………………………………(431)
    (三)法條競合的原因……………………………………………………(432)
    (四)法條競合犯的處理………………………………………………(433)
    五、結(jié)果加重犯………………………………………………………………(436)
    (一)結(jié)果加重犯的基本特征……………………………………………(437)
    (二)結(jié)果加重犯的刑事責(zé)任……………………………………………(440)
    六、轉(zhuǎn)化犯……………………………………………………………………(441)
    (一)轉(zhuǎn)化犯的特征………………………………………………………(441)
    (二)轉(zhuǎn)化犯認(rèn)定中的幾個爭議問題……………………………………(443)
    七、合并犯…………………………………………………………………(447)
    (一)合并犯的立法例……………………………………………………(448)
    (二)合并犯的罪數(shù)性質(zhì)辨析……………………………………………(449)
    (三)合并犯的特征………………………………………………………(451)
    (四)合并犯的刑事責(zé)任…………………………………………………(452)
    (五)對合并犯立法的評價………………………………………………(453)
    八、連續(xù)犯……………………………………………………………………(455)
    (一)連續(xù)犯的特征………………………………………………………(455)
    (二)我國現(xiàn)行刑法對連續(xù)犯的處理……………………………………(458)
    (三)連續(xù)犯的存廢之爭…………………………………………………(460)
    九、牽連犯……………………………………………………………………(463)
    (一)牽連犯的特征………………………………………………………(463)
    (二)牽連犯的立法和存廢爭議…………………………………………(465)
    (三)現(xiàn)行刑法中牽連犯的處斷模式……………………………………(466)
    第十六章刑罰目的的中國選擇……………………………………………(469)
    一、刑罰目的的概念…………………………………………………………(469)
    (一)刑罰目的的概念……………………………………………………(469)
    (二)刑罰功能與刑罰目的………………………………………………(470)
    (三)刑罰屬性與刑罰目的………………………………………………(471)
    二、中外刑法理論關(guān)于刑罰目的的學(xué)說……………………………………(471)
    (一)報應(yīng)主義、目的主義和折中主義的刑罰目的理論…………………(472)
    (二)我國刑法理論界關(guān)于刑罰目的之爭………………………………(478)
    三、刑罰報應(yīng)主義和預(yù)防主義的理性思考…………………………………(479)
    (一)報應(yīng)是刑罰目的的應(yīng)有之義………………………………………(479)
    (二)預(yù)防是刑罰目的的積極追求………………………………………(483)
    四、報應(yīng)與預(yù)防統(tǒng)一的基礎(chǔ)與選擇…………………………………………(486)
    (一)報應(yīng)與預(yù)防統(tǒng)一的基礎(chǔ)……………………………………………(487)
    (二)統(tǒng)一論下我國刑罰目的的應(yīng)然選擇………………………………(488)
    第十七章死刑存廢之爭與我國廢除死刑的路徑…………………………(491)
    一、死刑存廢的主要觀點及理論依據(jù)………………………………………(491)
    (一)廢除死刑的主要觀點和依據(jù)………………………………………(491)
    (二)保留死刑的主要觀點和依據(jù)………………………………………(494)
    二、我國刑法理論界關(guān)于死刑存廢的爭論…………………………………(496)
    (一)我國死刑的立法及死刑存廢的理論之爭…………………………(497)
    (二)我國尚不具備廢除死刑的基礎(chǔ)……………………………………(498)
    三、我國現(xiàn)行刑法對死刑的限制……………………………………………(500)
    四、我國廢除死刑之路前瞻…………………………………………………(502)
    (一)關(guān)于徹底廢除死刑的時間表………………………………………(503)
    (二)關(guān)于立法廢除死刑的先后順序和步驟……………………………(504)
    (三)司法嚴(yán)格控制死刑適用的途徑……………………………………(507)
    (四)廢除死刑與民智的啟迪和超越……………………………………(510)
    第十八章 自首與立功………………………………………………………(513)
    一、自首制度的理論與實務(wù)認(rèn)定……………………………………………(513)
    (一)自首的本質(zhì)…………………………………………………………(513)
    (二)自動投案的認(rèn)定……………………………………………………(514)
    (三)“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認(rèn)定……………………………………(523)
    (四)余罪自首(準(zhǔn)自首)的認(rèn)定…………………………………………(525)
    (五)共犯自首的認(rèn)定……………………………………………………(529)
    (六)單位自首的認(rèn)定……………………………………………………(531)
    二、“坦白從寬”的適用………………………………………………………(533)
    三、立功的認(rèn)定………………………………………………………………(536)
    (一)立功制度的沿革和價值評述………………………………………(536)
    (二)立功的條件…………………………………………………………(538)
    (三)立功的分類…………………………………………………………(541)
    (四)立功司法認(rèn)定中的幾個爭議問題…………………………………(542)
    (五)犯罪單位的立功……………………………………………………(546)
    第十九章寬嚴(yán)相濟刑事政策與刑罰制度改革……………………………(553)
    一、寬嚴(yán)相濟刑事司法政策…………………………………………………(553)
    (一)寬嚴(yán)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基本含義………………………………(553)
    (二)寬嚴(yán)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運用……………………………………(555)
    二、對“嚴(yán)打”刑事政策的反思………………………………………………(557)
    (一)“嚴(yán)打”的法理基礎(chǔ)…………………………………………………(557)
    (二)“嚴(yán)打”的價值評判…………………………………………………(559)
    (三)對“嚴(yán)打”的基本態(tài)度………………………………………………(561)
    三、非刑罰化…………………………………………………………………(563)
    (一)非刑罰化的理論基礎(chǔ)………………………………………………(564)
    (二)非刑罰化的途徑……………………………………………………(567)
    (三)非刑罰化在我國的實踐與思考……………………………………(569)
    四、恢復(fù)性司法……………………………………………………………(572)
    (一)恢復(fù)性司法與犯罪本質(zhì)的認(rèn)識……………………………………(572)
    (二)恢復(fù)性司法與刑罰的目的和種類…………………………………(574)
    (三)恢復(fù)性司法與刑事訴訟程序………………………………………(575)
    (四)恢復(fù)性司法之倡導(dǎo)…………………………………………………(577)
    五、社區(qū)矯正…………………………………………………………………(579)
    (一)社區(qū)矯正的理念基礎(chǔ)………………………………………………(580)
    (二)我國現(xiàn)階段社區(qū)矯正的主要方法…………………………………(581)
    (三)我國現(xiàn)階段社區(qū)矯正存在的主要問題……………………………(582)
    (四)推進社區(qū)矯正應(yīng)注意協(xié)調(diào)的關(guān)系…………………………………(584)
    六、刑事和解…………………………………………………………………(587)
    (一)刑事和解的價值沖突及評述……………………………………(587)
    (二)刑事和解的制度架構(gòu)………………………………………………(590)
    主要參考文獻…………………………………………………………………(594)
    本書共有597頁

    相關(guān)圖書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