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婷婷,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轉型期中國警務問題研究
    編號:31855
    書名:轉型期中國警務問題研究
    作者:金誠著
    出版社:人民公安
    出版時間:2007年10月
    入庫時間:2007-11-30
    定價:22
    該書暫缺

    圖書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金誠,浙江警察學院治安系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浙江現代
    警務機制研究所所長,副教授。研究領域:治安管理學、行政法
    學、現代警務等。1991年獲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系法學學
    士學位。2002年獲浙江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學位。澳大利亞新南
    威爾士州警察學院訪問學者(2004年5月至8月),美國山姆-休
    斯敦州立大學刑事司法學院訪問教授(2006年8月至2007年6
    月)。
    曾在《行政法學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等學術刊
    物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多篇論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
    (cuPA)、《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過浙江省哲學社會科
    學規(guī)劃項目、浙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規(guī)劃項目、浙江省教育規(guī)劃項
    目、浙江省教育廳項目、浙江省青年教師資助項目等多項課題。

    前言
    所謂轉型,就是一個社會(或國家),或地區(qū)由一種體制轉向另一種體制。這種轉型期并非革命式的劇烈變化而是一種漸進式的變革。卡爾·波拉尼(Karl P0lanyi)在其巨著《大轉變》中第一次詳細論述了轉型對社會結構的破壞及其導致的“無管制市場”的分裂效應。許多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方面的學者普遍認為,當下的中國正處于一種明顯不同于西方經驗的轉型時期,經歷一場幾千年未有的巨大變革。這種變革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的轉型:一是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二是全能政治向依法執(zhí)政與依法行政轉型;三是一元社會向多元社會的轉型;四是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的轉型。
    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警務,面對著很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社會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社會控制力的不斷弱化,將公安機關這支擔負著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職責的特殊力量推到社會矛盾的風口浪尖。轉型期的中國警務在困難與挑戰(zhàn)中,頑強地展開一場有史以來偉大的變革。概括起來,轉型期的中國警務改革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被動型警務向主動型警務轉變。計劃經濟體制對人口流動的禁錮,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迅速地得到了解放。就城鎮(zhèn)而言,原來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就廣大的農村而言,剩余勞動力大量地涌入城市尋找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公安機關以控制人為主的傳統(tǒng)型警務模式很快失靈。被動接警式的警務模式必須向主動防控模式轉變。主動型警務提高了警察快速反應能力,增加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在實現由被動型警務向主動型警務轉變的過程中,警力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很快暴露出來,特別是針對那些城市化進程較快的沿海開放地區(qū),這一矛盾顯得更為尖銳。為解決警力短缺,各地公安機關在地方財政的支持下,通過大量招募新警緩解警力不足。與此同時,不少地方通過借鑒國外文職警察、輔助警察制度,逐步建立起一支符合中國特色的輔助警察隊伍。
    第二,打擊型警務向服務型警務轉變。改革開放之后的1983年,我國開展了一場席卷全國、聲勢浩大的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的專項斗爭。從此,“嚴打”這一非常的刑事策略便成為各級政府、公安機關打擊和控制犯罪的習慣思維模式。打擊型警務一度被視為改革開放之后最富有成效的警務風格。但是,隨著社會法治環(huán)境的逐步建立,社會流動性的進一步加劇,“嚴打”功能不斷弱化,構建一種嶄新的預防式警務模式的時機已經到來。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盛行美國的社區(qū)警務戰(zhàn)略,從90年代后期開始,影響我國的警務改革,并成為中國警務風格轉變的主要理論支持和借鑒模式。我們認真地吸取了國外社區(qū)警務戰(zhàn)略改革的經驗,結合我國公安機關長期以來所堅持的“走群眾路線”的工作方針,努力實現傳統(tǒng)打擊型警務向服務型警務的轉變。然而,受傳統(tǒng)警察亞文化的影響,服務型警務風格并沒有得到廣大民警的一致認同,有些民警依然認為警察不能扮演“服務者”的角色。由此可見,轉變長期形成的警察亞文化和打擊型警務觀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第三,隨意性警務向規(guī)范化警務轉變。長期以來,公安機關在執(zhí)法過程中,自由裁量權設定得過大,又缺乏必要的監(jiān)督,導致執(zhí)法的隨意性很大。公安機關自身的優(yōu)越感很強,警察擁有不容挑戰(zhàn)的“權威性”。隨著一系列蘊涵控權理念的法律、法規(guī)的出臺,警察的自由裁量空間不斷地被壓縮,執(zhí)法的程序性要求越來越高,加之公安機關內部的考核機制逐步建立,不少警察抱怨自己被捆住了手腳,他們面對著重新調整心態(tài)的痛苦過程,這也是處于轉型期的這一代警察需要付出的代價?疾烀绹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警務改革,警察執(zhí)法活動中的每一項程序規(guī)范,也常常遭到一些警察的反對。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社會,個人權利至上,加之美國最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沃倫的推動,對美國警察執(zhí)法程序的規(guī)范甚至到了十分苛刻的地步。隨意性警務向規(guī)范化警務轉變,也是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但矯枉不能過正。_當前各地襲警事件頻發(fā),警察權威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警察權威從以前的“盲目自大”到如今的“盲目自卑”,其中是否存在著矯枉過正的現象,值得我們深入地研究。
    第四,全能型警務向有限型警務轉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使公安機關的管理理念發(fā)生重大變化,實現從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轉變。大包大攬式的管理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安機關必須卸下包袱,輕裝上任。長期以來,公安機關擔負的職責過重,向社會的承諾又過高,容易出現“信用”危機。向有限警務的轉變過程中,公安機關一方面應還權于民;另一方面需整合社會資源,所謂“警力有限、民力無限”,實現治安服務的社會化和市場化。
    第五,人力資源型警務向科技主導型警務轉變。“向科技要警力”已經成為當前警務改革的又一個重要方向。在構建現代警務機制的過程中,相比人力資源型警務,科技主導型警務更具效率。20世紀90年代初,紐約市警察局局長威廉·布萊頓倡導的“計算機犯罪統(tǒng)計會議”(即“Compstat”戰(zhàn)略)發(fā)展演變而來的情報主導警務戰(zhàn)略,對轉型期中國信息化警務改革產生重大影響。在我國,情報信息警務方興未艾,網上作戰(zhàn)平臺、信息共享機制、重點區(qū)域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科技主導型警務方式已經逐步建立。可以堅信,科技將成為由傳統(tǒng)型警務模式向現代警務模式轉型的重要載體。
    本書將以中國轉型期警務為研究對象,通過警察組織與資源、警務機制與戰(zhàn)略、警務執(zhí)法與規(guī)范、現代警務比較與借鑒以及警務改革與評價共五章,以點入手、兼顧到面,但不求面面俱到,展開對轉型期警務改革若干問題的研究,試圖通過對這些警務改革的點滴研究,折射出我國轉型期警務改革的方向和未來趨勢,為構建我國現代警務制度做出個人的一點理論貢獻。
    金誠
    2007年9月16日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警察組織與資源……………………………………(1)
    引言………………………………………………………(1)
    第一節(jié)我國輔助警力的制度改良……………………(2)
    第二節(jié)組建我國網絡警察組織………………………(16)
    第二章警務機制與戰(zhàn)略…………………………………(27)
    引言………………………………………………………(27)
    第一節(jié)基層實踐與警務機制創(chuàng)新……………………(29)
    第二節(ji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娛樂服務場所、
    特殊行業(yè)管理新思維…………………………(36)
    第三節(jié) “嚴打”的屬性定位與價值分析……………(45)
    第四節(jié)犯罪地圖:對“侵財型”犯罪及防控的
    時空描繪………………………………………(54)
    第五節(jié)反恐及危機應對:“北京奧運會”安保人員的
    培訓………………………………_…………(74)
    第六節(jié) “襲警”及警察執(zhí)法權益的保護……………(81)
    第三章警務執(zhí)法與規(guī)范……………………………………(98)
    引言………………………………………………………(98)
    第一節(jié)公安行政執(zhí)法中取證方式合法性問題………(100)
    第二節(jié) “治安傳喚”的法律屬性及實務問題………(113)
    第三節(jié)治安行政筆錄證據的可采性及其規(guī)范………(119)
    第四節(jié)治安行政案件查處中的若干程序問題
    ——兼論《治安管理處罰法》的適用………(135)
    第五節(jié)從網絡執(zhí)法看網絡隱私的保護問題…………(143)
    第四章現代警務:比較與借鑒……………………………(153)
    引言………………………………………………………(153)
    第一節(jié) “反恐”背景下美國警務模式的新走向……(154)
    第二節(jié)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NSW)警察教育概覽
    及啟示…………………………………………(172)
    第三節(jié)美國犯罪地圖技術與執(zhí)法培訓………………(184)
    第五章警務改革與評價……………………………………(202)
    引言………………………………………………………(202)
    第一節(jié)案例及點評一:警力下沉、屯警街面………(203)
    第二節(jié)案例及點評二:從路橋實踐看浙江信息警務
    …………………………………………………(211)
    第三節(jié)案例及點評三:科學設計民爆物品管理環(huán)節(jié)
    …………………………………………………(219)
    第四節(jié)案例及點評四:公共警力資源應有限使用…(228)
    第五節(jié)案例及點評五:治安管理的社會化模式:
    保安公司開展有償護款服務…………………(231)
    第六節(jié)案例及點評六:基層基礎信息與情報主導警務
    戰(zhàn)略……………………………………………(234)
    第七節(jié)案例及點評七:公安行政自由裁量權的運行與
    控制……………………………………………(242)
    主要參考文獻…………………………………………………(25l)
    后記……………………………………………………………(259)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