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婷婷,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金融隱私權與信用開放的博弈(法學學術)
    編號:33730
    書名:金融隱私權與信用開放的博弈(法學學術)
    作者:談李榮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時間:2008年1月
    入庫時間:2008-4-7
    定價:20
    該書暫缺

    圖書內(nèi)容簡介

    金融隱私權與信用開放的博弈,是立法關于社會基本價值選擇、社會中相互沖突的諸利益協(xié)調(diào)的博弈。參照發(fā)達國家成熟、系統(tǒng)的法律理念與制度設計,構(gòu)建與完善信用開放格局下的金融隱私權與信用信息披露的法律規(guī)則,是金融法治創(chuàng)新的重要課題。
    本書從比較法的角度,以反洗錢與信用征信為研究視域,從金融隱私權的權利沖突與權利邊界、信用權的權益形態(tài)與開放的社會信用等視角,對信用開放格局下的金融隱私權與信用信息披露的主要法律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考察和研究,建立與完善信用開放格局下中國金融隱私權保護與信用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使之更加趨近應然狀態(tài)。
    ——談李榮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金融隱私權的判例淵源、理論演進與
    權益平衡/l
    ——以英美法為視角
    第一節(jié) 金融隱私權的判例淵源與理論演進/1
    一、金融隱私權的判例淵源與法理基礎/l
    二、金融隱私權的理論演進/8
    第二節(jié) 金融隱私權與信息披露的沖突與協(xié)調(diào)/20
    一、金融隱私權與信息披露的沖突:問題的提出/20
    二、信息披露:金融隱私權的例外/21
    三、“特殊情勢”原則下的信息披露/28
    四、銀行基于信義義務的信息披露/37
    五、信息披露:銀行多元化角色與利益沖突的
    解決機制/47
    第二章 金融隱私權的權益形態(tài)、模式選擇與
    法律制度構(gòu)建/54
    第一節(jié) 金融隱私權的權益形態(tài)與權利模式/54
    一、隱私權的法哲學基礎/54
    二、金融隱私權的權益形態(tài)/62
    三、博弈論視角下的金融隱私權的權利模式分析/65
    第二節(jié) 金融隱私權法律制度模式的選擇與比較/69
    一、金融隱私權法律制度模式的選擇/69
    二、金融隱私權法律制度模式的比較與評析/85
    第三節(jié) 金融隱私權的法律制度構(gòu)建/88
    一、金融隱私權制度建立的法律障礙/88
    二、金融隱私權的法律制度構(gòu)建/94
    第三章 金融隱私權與基于社會公共利益披露信息的沖突與制衡/98
    ——以反洗錢為視角
    第一節(jié) 金融隱私權的權利邊界:基于社會公共利益的考量/98
    一、金融隱私權的權利沖突:個人、政府與市場間的張力/98
    二、金融隱私權的權利邊界:公共利益的邏輯優(yōu)先性/103
    第二節(jié) 反洗錢:基于社會公共利益的信息披露/111
    一、國際社會反洗錢法律機制的構(gòu)建與評析/111
    二、中國金融機構(gòu)反洗錢法律制度評析/120
    三、金融隱私權與反洗錢的沖突與協(xié)調(diào)/124
    第四章 金融隱私權與信用信息流通的沖突與制衡/129
    ——以信用征信為視角
    第一節(jié) 信用權的權益形態(tài)與信用信息披露/129
    一、信用權的權益形態(tài)與信用信息披露/130
    二、信用的信息化與信用信息披露/135
    第二節(jié) 金融隱私權與信用信息流通的沖突與制衡/146
    一、開放的社會信用:不同模式下的信用信息披露法律機制/146
    二、金融隱私權保護與信用開放的沖突與協(xié)調(diào)/158
    第三節(jié) 征信法律制度的制約因素與立法現(xiàn)狀評析/165
    一、信用信息披露制度的制約因素/166
    二、信用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現(xiàn)狀評析/171
    三、地方性立法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以上海與深圳為樣本的分析/172
    第四節(jié) 征信法律制度的構(gòu)建與完善/178
    一、征信法律制度構(gòu)建的理念與基本原則/178
    二、征信法律制度的具體制度構(gòu)建/179
    結(jié)語/191
    主要參考文獻/193

    相關圖書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