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4742
- 書名:法的信仰-一種政治哲學的分析
- 作者:李海清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出版時間:2008年6月
- 入庫時間:2008-6-26
- 定價:32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在政治哲學的視域中,對“法”以及“法的信仰”進行了獨特的界定,并分別從發(fā)生機制、制度機制、文化機制和功能機制四個方面對“法的信仰”予以分析,展示了“法的信仰”作為一種社會性機制的完整內涵與歷史定位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法作為信仰
第一節(jié) 信仰:內涵、構成與價值
一、信仰:對價值與意義的追尋
二、信仰的要素構成
二、信仰的價值與意義
第二節(jié) 信仰與法
一、法: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的權利要求
二、法的信仰的內涵
三、法的信仰作為一種整體性的現代社會機制
第二章 市民社會——法的信仰的發(fā)生機制分析
第一節(jié) 市民社會:歷史、內涵與要素
一、“市民社會”范疇的歷史演變
二、市民社會的內涵與要素
三、市民社會與國家的關系模式與中國社會主義
市民社會的建構
第二節(jié) 市民社會的法權要求——物的依賴與人的獨立:法的信仰的發(fā)生依據
一、社會資源的占有與產權的保障
二、自由的生成與保障
三、交往理性的契約化
第三節(jié) 自然:法權要求的資源基礎
一、人與自然關系的歷史考察
二、經濟性法權要求與生態(tài)性法權要求的統(tǒng)一
第四節(jié) 市民社會中法權要求的差異、博弈與協(xié)調
一、利益的分化與法權要求的差異
二、利益的沖突與法權要求的差異通過利益集團的博弈而協(xié)調
三、利益博弈的現實考察:在中國的語境下
第五節(jié) 市民社會下的私法自治
一、私法與公法的界分
二、私法與自治
三、私法自治的個體價值意蘊
四、私法自治的社會價值意蘊
第三章 政治合法性——法的信仰的實現機制分析
第一節(jié) 政治合法性的概念及其研究取向
第二節(jié) 法權理念的實現與確證:政治合法性的生成路徑
一、政治合法性的人權基礎
二、政治合法性的民主基礎
三、政治合法性的法治基礎
四、政治合法性的意識形態(tài)論證
五、政治合法性的績效基礎
第三節(jié) 政治合法性下的政府角色定位
一、有限政府及其理據分析
二、有效政府及其理據分析
三、責任政府及其理據分析
第四章 公民文化——法的信仰的文化機制分析
第一節(jié) 文化:作為一種價值觀
一、文化概念溯源
二、文化:一種價值觀念體系
三、文化塑造人格
第二節(jié) 法的信仰的缺失:文化語境中的內在困境
一、“不平等的二元結構”與人格扭曲:傳統(tǒng)的慣性
二、“人與物的顛倒”與人格異化:貨幣拜物教的邏輯
第三節(jié) 法的信仰的文化形態(tài):公民文化
一、公民概念的歷史:一種法文化的追溯
二、公民、臣民、人民與市民:一種法文化的比較
三、現代公民文化建構與形成的經濟與社會基礎
四、公民文化的主要內涵
五、積極推進公民文化建設
第五章 和諧共同體——法的信仰的功能機制分析
第一節(jié) 三種不同的和諧理念
一、傳統(tǒng)“和諧”理念的價值反思
二、基于“權利”的法的和諧理念
三、共產主義的和諧理念的價值審視
第二節(jié) 法的信仰與和諧共同體的構建
一、法的信仰對于建構“基于權利的和諧共同體”的必要性
二、法的信仰對建構“共產主義和諧共同體”的非充分性
三、“法的和諧”理念的歷史定位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