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本教材主要是為法學研究生研習公司法而撰寫的,側重于研究、闡述公司法基本理論,沒有過多觸及當前熱烈討論的具體問題。這種內容安排或許不很時髦,但卻源于筆者對我國公司法理論及實踐的諸多考慮。
公司是商業(yè)社會最重要的投資和組織工具,也是多種復雜社會關系編織成的網絡,承載了多種社會價值和利益。公司的組建和運營,其復雜程度絕不亞于國家或者政府的組建和運行,而良好運行的公司將惠及投資者和全社會。在我國,“公司”二字出現已久,但公司制度卻是典型的舶來品。現代公司制度產生并形成于西方,后被移植到我國商法體系中。境外各國公司制度存在差別,然而,各國都曾面臨相同或者相似的問題,基本理論是彼此相通的,立法和實踐做法也是可以彼此借鑒的。在研究公司法制度時,我們必須盡力了解西方公司制度的發(fā)展及狀況,必須注意發(fā)掘各國公司法制度的根本所在,必須努力使公司文化融合于我國的國情、商業(yè)和人文環(huán)境。唯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現代公司制度的功效。
公司法是民商法中最活躍的組成部分之一,新情況和新問題層出不窮,理論聯(lián)系實際極其重要,但卻殊為困難。筆者認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不是要求公司法理論被動地跟從公司法實踐,也不是要求公司法實踐必須遵從某種學術理論,而是要求公司法理論必須保持足夠的張力,既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能夠解決復雜的實踐問題。在多年從事的公司法教學、科研活動中,筆者接觸過許多法官、律師和企業(yè)家,接觸了不少公司法案例。筆者發(fā)現,人們對公司法個案提出不同觀點,主要來源于對公司法理論的不同理解;蛟S可以說,如
果忽視了公司法基本理論,我們將永遠沉浸于對公司糾紛的個案解決,無法實現公司法理論的升華。如果忽視了公司法基本理論,我們將不得不進行大量重復作業(yè),這不僅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還徒增了研習公司法的困難。因此,正確闡述公司法基本理論,應該成為公司法實踐的重要內容,也應該成為解決各種具體問題的基礎。
在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創(chuàng)設健全的公司法制,希望立法者提供解決現實問題的整套方案,希望能夠通過公司法成文化來應對各種現實問題。然而,法律成文化總是帶有遺憾,總保留著固有的缺陷。一方面,法律成文化過程往往伴隨著各種社會力量的妥協(xié),很難始終一貫地堅守某項原則,在表述上難免存在模糊不清。另一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是商業(yè)社會的發(fā)展動因,成文法或許無法提供解決現實問題的整套方案,我們也無法指望公司成文法規(guī)范全面應對各種實證問題。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前人提供的經驗和借鑒,而不斷傳承的公司法解釋學,或許是解決現實問題的重要技術手段。
這本教材選取了十六個專題,多數專題涉及公司法基礎問題,有些是筆者近期關注的問題,因此,各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未必密切。然而,筆者希望,在這種“松散”結構下形成的研究結果,將提供解決具體公司法問題的制度工具,而不是解決具體問題的答案。
這本教材的寫作花費了筆者很多時間。筆者不僅應該感謝家人的寬容和支持,還應該感謝國內公司法學者和實踐家提供的寶貴研究資源。
葉林
2008年5月20日
于明德法學樓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