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婷婷,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犯罪學原理(第二版)
    編號:35910
    書名:犯罪學原理(第二版)
    作者:張遠煌
    出版社:法律
    出版時間:2008年8月
    入庫時間:2008-9-9
    定價:39
    該書暫缺

    圖書內(nèi)容簡介

    《犯罪學原理》一書自2001年8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以來,彈指間已經(jīng)過了A年。本書面世后承蒙厚愛,被不少院校作為法學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或主要參考書,也時常為犯罪學教學和研究人員參考引用,曾先后六次加印,累積發(fā)行近三萬余冊。作為現(xiàn)行法學學科分類中并非主干學科的學術著作,尚能有為數(shù)不少的讀者,作者備感鼓舞和鞭策。
    此次再版,要感謝法律出版社的領導和朋友們的一再催促。八年間,雖然在犯罪學教學研究中,又積累了一些專業(yè)方面的體會和心得,也幾次起意修改,但一直蹉跎未能完事。2006年自武漢來京工作后,深感再得過且過而不隨時局和犯罪形勢的變化進行修訂,于己于人均有愧意了。于是,借助于再版合同的約束力,在原有積累的基礎上,近半年來集中精力完成了第二版的增補和修改。
    這次修正在保持原有框架和專著性教材特點的前提下,為了反映犯罪學研究的新發(fā)展和現(xiàn)實犯罪的新變化以及增強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實際增加和改寫了近十萬字的內(nèi)容,并對原有章節(jié)的體例和表述進行了適當調(diào)整。
    新增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三方面:(1)充實了犯罪預防論。鑒于犯罪預防是犯罪學乃至全部刑事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屬,而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反而比較落后,尤其是事前預防理論又明顯落后于事后制裁的理論,因而本次新增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這方面,新增了第十六章犯罪預防的價值、第十七章犯罪的社會預防和第十八章犯罪的情境預防。(2)補充了新的犯罪類型,即未成年人犯罪和洗錢犯罪。(3)增加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面的內(nèi)容。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反犯罪活動的總方針,對其他刑事政策都具有統(tǒng)轄功能,因而新增為余論“刑事政策論”的最后一節(jié)。
    本次修改的章節(jié)較多,對第一章的犯罪學研究對象、第二章的犯罪學中的犯罪概念、第四章犯罪學的研究方法、第八章的有組織犯罪、第十一章犯罪生成概述、第十四章社會反應以及第十六章犯罪預防的價值等部分進行了較大的補充和修正。同時,對犯罪統(tǒng)計資料也進行了更新。
    在體例調(diào)整方面,將第一版的導論擴充為第一篇犯罪學概述,再加上增加的章節(jié),總章數(shù)由原來的十章,擴充為現(xiàn)在的十九章,并在一些原有章名下增加了節(jié)或目的標題以便于檢索和閱讀。
    自1994年赴法國訪問學習結識犯罪學之后,十余年間研修這門學問已不再是單純?yōu)榱斯ぷ,而是有了某種難舍的情結。當下我國犯罪學之發(fā)展,也絕非先前所能比擬,并且實踐也在呼喚著認識犯罪真實和科學地與犯罪現(xiàn)象作斗爭。在這種形勢下完成此次修訂,又平添了一點欣慰。
    本書修正后較之第一版應該有些許進步,但疏漏甚至不當之處勢必難免,祈望同行和讀者諸君不吝惠正,以便繼續(xù)修改完善。
    張遠煌
    2008年5月8日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犯罪學概述
    第一章 犯罪學的概念/3
    第一節(jié) 犯罪學的外延/4
    一、菲利的犯罪學概念/4
    二、奧地利學派的犯罪學概念/5
    三、美國經(jīng)典學派的犯罪學概念/6
    四、狹義犯罪學派的犯罪學概念/7
    第二節(jié) 犯罪學的內(nèi)涵/8
    一、關于犯罪人的科學/8
    二、關于犯罪行為的科學/10
    三、關于犯罪原因的科學/11
    四、關于社會反應的科學/12
    第三節(jié) 犯罪學概念辨析/13
    一、犯罪學概念具有形式上的多樣性/13
    二、犯罪學概念具有實質(zhì)上的統(tǒng)一性/15
    第四節(jié) 犯罪學的研究對象/16
    一、描述犯罪現(xiàn)象/16
    二、揭示犯罪現(xiàn)象原因與犯罪生成規(guī)律/18
    三、探討犯罪預防對策/20
    第二章 犯罪學中的犯罪/22
    第一節(jié) 犯罪學研究的前提性問題/22
    一、問題的提出/22
    二、犯罪學犯罪概念提出的依據(jù)/23
    第二節(jié) 犯罪學犯罪概念與刑法犯罪概念的聯(lián)系/25
    一、“等同說”/25
    二、“包含說”/25
    三、“交叉說”/26
    第三節(jié) 犯罪學犯罪概念與刑法犯罪概念的區(qū)別/27
    一、對犯罪本質(zhì)特征的認識不同/27
    二、犯罪學中的犯罪不受刑事違法性制約/32
    三、犯罪學中的犯罪不對應于刑罰處罰/34
    四、犯罪學犯罪概念的一般表述/35
    第三章 犯罪學的地位與任務/38
    第一節(jié) 犯罪學在刑事科學中的地位/38
    一、犯罪學與刑法學/39
    二、犯罪學與刑事政策學/44
    三、犯罪學與偵查學/47
    第二節(jié) 犯罪學的任務/49
    一、為制定反犯罪對策提供依據(jù)/49
    二、推動刑事立法改革/52
    三、指導司法者正確實施刑法/53
    四、幫助培育預防犯罪的社會基礎/55
    第四章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56
    第一節(jié) 犯罪學研究方法的特點/56
    一、犯罪學研究方法的多元整合性/56
    二、犯罪學研究方法的價值中立性/6l
    第二節(jié) 犯罪實證研究方法/63
    一、犯罪實證研究的意義/63
    二、犯罪實證研究的步驟/64
    三、犯罪實證研究的方法/70
    第五章 犯罪學的歷史發(fā)展/77
    第一節(jié) 犯罪學發(fā)展概述/77
    一、古老的犯罪與姍姍來遲的犯罪學/77
    二、犯罪學發(fā)展的主要歷史階段/80
    第二節(jié) 直8世紀的古典犯罪學派/82
    一、古典犯罪學派的誕生/82
    二、古典犯罪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基本主張/83
    第三節(jié) 直9世紀末的實證犯罪學派/87
    一、實證犯罪學派的誕生/87
    二、龍勃羅梭的犯罪學思想/89
    三、菲利的犯罪學思想/95
    四、加羅法洛的犯罪學思想/105
    五、犯罪學實證學派與古典學派的評價/106
    第四節(jié) 20世紀后犯罪學的新發(fā)展/111
    一、20世紀上半葉美國犯罪學的發(fā)展/111
    二、20世紀60年代后社會反應理論的興起/113
    第六章 犯罪學的主要理論/115
    第一節(jié) 犯罪學理論概述/115
    一、犯罪學理論的困惑/115
    二、犯罪學理論的主要類型/117
    第二節(jié) 早期的犯罪社會學理論/121
    一、塔爾德的犯罪模仿論/121
    二、迪爾凱姆的犯罪學理論/123
    三、早期犯罪社會學理論的評價/125
    第三節(jié) 差別交往理論/126
    一、差別交往理論的分析視角/126
    二、差別交往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127
    三、差別交往理論的基本評價/128
    第四節(jié) 亞文化理論/129
    一、亞文化理論的分析視角/129
    二、亞文化理論的基本觀點/131
    三、亞文化理論的基本評價/134
    第五節(jié) 社會反應理論/135
    一、標簽理論/135
    二、權力沖突理論/139
    三、激進犯罪學理論/141
    四、社會反應理論的基本評價/142
    第二篇 犯罪現(xiàn)象論
    第七章 犯罪現(xiàn)象概述/149
    第一節(jié) 犯罪現(xiàn)象的屬性/149
    一、犯罪存在的必然性/149
    二、犯罪價值的相對性/152
    三、犯罪控制的有限性/155
    第二節(jié) 犯罪現(xiàn)象的構成要素/157
    一、犯罪狀態(tài)/157
    二、犯罪結構/157
    三、犯罪動態(tài)/159
    四、犯罪危害/160
    第八章 犯罪現(xiàn)象的類型/163
    第一節(jié) 犯罪類型概述/163
    一、犯罪類型的概念/163
    二、劃分犯罪類型的標準/164
    第二節(jié) 有組織犯罪/167
    一、有組織犯罪概念/167
    二、有組織犯罪的類型/170
    三、我國有組織犯罪的發(fā)展形態(tài)/173
    四、我國有組織犯罪的主要特點/177
    第三節(jié) 未成年人犯罪/182
    一、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現(xiàn)狀/182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實特征/184
    三、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意義/191
    第四節(jié) 洗錢犯罪/194
    一、洗錢犯罪的概念/194
    二、洗錢犯罪的特點/195
    第五節(jié) 無被害人犯罪/200
    一、無被害人犯罪的概念/200
    二、無被害人犯罪的特點/201
    三、研究無被害人犯罪的意義/202
    第六節(jié) 網(wǎng)絡犯罪/205
    一、網(wǎng)絡犯罪的概念與類型/205
    二、網(wǎng)絡犯罪的主要特點/208
    第七節(jié) 暴力犯罪/211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211
    二、暴力犯罪的分類/213
    三、暴力犯罪的特點/215
    四、在變化趨勢方面/216
    第九章 犯罪現(xiàn)象的測量/218
    第一節(jié) 犯罪測量的價值/218
    一、犯罪測量的概念/218
    二、犯罪測量的意義/219
    三、官方犯罪統(tǒng)計的價值/221
    第二節(jié) 犯罪測量中的犯罪黑數(shù)/223
    一、犯罪黑數(shù)問題的由來/223
    二、犯罪黑數(shù)的調(diào)查方法/224
    三、犯罪黑數(shù)調(diào)查的意義/227
    四、我國犯罪統(tǒng)計中的黑數(shù)問題/230
    第三節(jié) 我國現(xiàn)階段的犯罪狀況/232
    一、新中國犯罪的歷史回顧/232
    二、現(xiàn)階段犯罪的數(shù)量特征/234
    三、現(xiàn)階段犯罪的結構特征/238
    四、現(xiàn)階段犯罪人的構成特征/242
    五、現(xiàn)階段犯罪的方式特征/249
    第四節(jié) 法國及其他歐盟國家犯罪形勢分析/253
    一、法國的犯罪形勢/254
    二、其他歐盟國家的犯罪形勢/259
    三、歐盟國家與美國官方犯罪統(tǒng)計的區(qū)別/261
    第十章 影響犯罪現(xiàn)象的基本因素/264
    第一節(jié) 文化與犯罪/264
    一、文化對犯罪的一般意義/264
    二、文化對犯罪的具體影響/268
    三、現(xiàn)階段影響犯罪的主要文化因素/272
    第二節(jié) 都市化與犯罪/275
    一、城市高犯罪率的理論解釋/276
    二、城市與農(nóng)村犯罪結構的差異/278
    三、我國城市與農(nóng)村犯罪的現(xiàn)狀/279
    第三節(jié) 經(jīng)濟發(fā)展與犯罪/280
    一、經(jīng)濟發(fā)展與犯罪數(shù)量的關聯(lián)性/281
    二、經(jīng)濟發(fā)展與犯罪結構的關聯(lián)性/287
    第四節(jié) 性別、年齡與犯罪/290
    一、性別差異對犯罪的影響/290
    二、年齡差異對犯罪的影響/299
    第五節(jié) 時間、空間與犯罪/306
    一、時間因素對犯罪的影響/307
    二、空間環(huán)境對犯罪的影響/312
    第三篇 犯罪生成論
    第十一章 犯罪生成概述/321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犯罪原因論的歷史局限/321
    一、用犯罪現(xiàn)象解釋論代替對犯罪行為的剖析/321
    二、以被官方過濾過的犯罪人為中心解釋犯罪/323
    三、忽視了刑法的犯罪生成作用/323
    第二節(jié) 犯罪生成的基本要素/324
    一、犯罪生成的含義/324
    二、犯罪人人格/325
    三、罪前情境/327
    四、社會反應/328
    第十二章 犯罪人人格/331
    第一節(jié) 犯罪人人格的社會心理特征/331
    一、需要/331
    二、動機/334
    三、信念/337
    四、生活方式/338
    第二節(jié) 犯罪人人格的心理特征/341
    一、智力/342
    二、性格/345
    三、氣質(zhì)/346
    第三節(jié) 犯罪人人格的生物特征/349
    一、生物形態(tài)特征/349
    二、生理特征/350
    三、生物類型特征/351
    四、細胞遺傳特征/352
    五、大腦疾病/354
    第四節(jié) 人格障礙/355
    一、人格障礙的概念/355
    二、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點/355
    第五節(jié) 影響犯罪人人格的因素/357
    一、遺傳因素的影響/357
    二、體質(zhì)因素的影響/360
    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362
    第十三章 罪前情境/378
    第一節(jié) 罪前情境概述/378
    一、罪前情境的概念/378
    二、罪前情境的意義/381
    第二節(jié) 罪前情境的形成/384
    一、罪前情境形成的客觀因素/385
    二、罪前情境的主觀體驗/386
    第三節(jié) 罪前情境的分類/389
    一、罪前情境分類概述/389
    二、原發(fā)性情境/393
    三、過渡性情境/396
    四、原發(fā)性情境與過渡性情境的組合狀態(tài)/398
    第四節(jié) 作為情境因素的犯罪被害人/399
    一、被害人是犯罪生成的能動因素/399
    二、被害人的犯罪生成作用/401
    第十四章 社會反應/406
    第一節(jié) 社會反應概述/406
    一、社會反應的犯罪生成意義/406
    二、社會反應的分類/408
    第二節(jié) 立法反應與犯罪的生成/412
    一、立法反應的犯罪生成意義/412
    二、立法反應的犯罪生成功能/413
    三、立法反應犯罪生成功能的評價/420
    第三節(jié) 司法反應與犯罪的生成/421
    一、司法反應的犯罪生成意義/421
    二、司法反應決定著犯罪生成的現(xiàn)實規(guī)模/422
    三、司法反應可能現(xiàn)實地誘發(fā)或制造犯罪/425
    第四節(jié) 非正式社會反應與犯罪的生成/428
    一、非正式社會反應的犯罪生成意義/428
    二、非正式社會反應的犯罪生成功能/428
    第四篇 犯罪預防論
    第十五章 犯罪預防概述/435
    第一節(jié) 犯罪預防的概念/435
    一、犯罪預防概念的演變/435
    二、犯罪預防概念的評價/440
    三、犯罪預防概念的界定/443
    第二節(jié) 犯罪預防的分類/444
    一、社會預防與情境預防/444
    二、犯罪預防與被害預防/446
    三、一級預防、次級預防及第三級預防/447
    四、青少年犯罪預防與一般犯罪預防/447
    五、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449
    六、消極預防與積極預防/450
    第三節(jié) 犯罪預防的步驟/450
    一、犯罪狀況的事前分析/451
    二、預防目標的界定/451
    三、預防類型的選擇/452
    四、預防活動的實施/452
    五、預防活動的評估/453
    第十六章 犯罪預防的價值/455
    、第一節(jié) 犯罪預防的優(yōu)越性/455
    一、預防比制裁體現(xiàn)了更高的價值追求/455
    二、預防比制裁具有更高的犯罪控制效率/457
    第二節(jié) 制約預防效果的因素/461
    一、犯罪行為表現(xiàn)形式多樣/461
    二、犯罪人與被害人人格不同/462
    三、預防手段的科學性與經(jīng)濟性/463
    四、預防目標與社會現(xiàn)實的沖突/463
    五、預防與制裁的協(xié)調(diào)程度/464
    第三節(jié) 犯罪預防的現(xiàn)實困惑/465
    一、預防觀念與預防實踐的脫節(jié)/465
    二、我國犯罪預防的現(xiàn)實制約/467
    第十七章 犯罪的社會預防/471
    第一節(jié) 宏觀社會預防/471
    一、宏觀社會預防的特征/472
    二、宏觀社會預防的對策/473
    第二節(jié) 微觀社會預防/478
    一、微觀社會預防的特點/478
    二、家庭預防/479
    三、學校預防/480
    四、社區(qū)預防/482
    五、警察預防/484
    第十八章 犯罪的情境預防/487
    第一節(jié) 情境預防的價值/487
    一、情境預防的概念/487
    二、情境預防的價值/488
    第二節(jié) 情境預防的措施/492
    一、對環(huán)境進行整治/492
    二、增加實施犯罪的難度/493
    三、提高犯罪被發(fā)現(xiàn)的風險/495
    四、降低犯罪者預期收益/495
    五、避免誘發(fā)犯罪動機/496
    第十九章 犯罪的刑罰預防/498
    第一節(jié) 刑罰預防的特點/498
    一、預防的事后性/498
    二、預防主體的專門性/499
    三、預防對象的特定性/500
    四、預防手段的強制性/501
    第二節(jié) 刑罰的犯罪預防價值/501
    一、刑罰預防主要是再犯預防/501
    二、刑罰預防只能暫時遏止犯罪/504
    三、刑罰預防具有負面功能/506
    余論 刑事政策論/509
    引言/509
    第一節(jié) 刑事政策的概念/5lO
    一、刑事政策概念的演變/510
    二、刑事政策概念分析/516
    第二節(jié) 刑事政策與犯罪化的實質(zhì)標準/521
    一、犯罪化的實質(zhì)標準/521
    二、犯罪化實質(zhì)標準的內(nèi)容/523
    第三節(jié) 刑事政策與犯罪化的優(yōu)先權/534
    一、刑事立法中的優(yōu)先權/534
    二、刑事司法中的優(yōu)先權/539
    第四節(jié) 刑事政策與懲罰方式的選擇/543
    一、刑事政策與刑事責任根據(jù)的確定/543
    二、刑事政策與刑罰功能的確定/547
    第五節(jié)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552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政策位階/552
    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的形成/553
    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的發(fā)展/556
    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施的原則/559
    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實踐經(jīng)驗/563
    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面臨的問題/566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