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40609
- 書名:刑事法評論·第24卷
- 作者:陳興良主編
- 出版社:北大
- 出版時間:2009年6月
- 入庫時間:2009-8-17
- 定價:68
圖書內(nèi)容簡介
《刑事法評論》第24卷,是2009年出版的第一卷,本卷秉持追求學術前沿與推進刑事法治的編輯宗旨,努力開拓刑事法理論的疆域,尤其是推動我國刑事法知識的轉(zhuǎn)型,從而為刑事法治建設作出一份學術貢獻。本卷的“理論前沿”發(fā)表了兩篇論文。張誠的《民國時期刑法主客觀主義之爭》一文,是民國刑法學史的一種探索。民國時期的這段刑法學歷史,正如作者所言,是一段被遺忘了的歷史。今天我們重新進入這段歷史,還是頗有感慨的。張誠以“刑法主客觀主義”這樣一個問題切入,為我們展示了民國刑法學理論的一個側(cè)面。刑法主客觀主義是我國刑法學至今仍然在爭論的一個問題,只不過在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名義下掩蓋了刑法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之間的重大分歧,當然也與刑法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相互接近與融合有關。無論如何,刑法主客觀主義之爭,在我國當下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因而對民國這段歷史的重溫,必將對我們對刑法主客觀主義的思考有所啟迪。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張誠的碩士論文,其搜集資料與提煉問題顯然是費了功夫,因而是一篇優(yōu)秀的碩士論文,其導師周光權教授將本文推薦給我,十分感謝。孫光寧的《“合理懷疑”的接受:辛普森案中的法律論證》一文,是對刑事訴訟法中法律論證方法論的一種探討,作者以“排階合理懷疑”之“合理性”為線索,結(jié)合辛普森案做了細致分析。
圖書目錄
主編絮語/陳興良
理論前沿
民國時期刑法主客觀主義之爭/張誠
一、引言
二、民國時期代表著作及選取理由
三、主客觀主義論爭的展開
四、客觀主義的弱化及原因
五、結(jié)論
“合理懷疑”的接受:辛普森案中的法律論證/孫光寧
一、開端:DNA“共識”的祛魅
二、鞏固:“聽眾”對EDTA的疑惑
三、確立:綜合性論證方案的共同指向
四、結(jié)語:法律論證價值及其限度
刑事程序研究
積極能否中立:刑事法官認證的能動性研究/陳如超
一、刑事法官能動性認證與司法能動主義?卤O(jiān)獄思想研究——監(jiān)獄的權力分析/孫運梁
二、刑事法官能動認證的合理性論證
三、刑事法官能動認證能否保持中立
四、刑事法官能動認證“度”的藝術:積極與中立的平衡
刑事沖突解決的失衡與校正——被害人保護視角/朱桐輝
一、困難的平衡:刑事司法中的三對沖突
二、沖突解決立場看現(xiàn)代刑事司法
三、呼應還是背離:與刑法、民事訴訟的對比
四、自由主義的失真與男性視角
五、方向與選擇
六、平衡與校正
試驗與現(xiàn)實之間——“取保候?qū)徶贫鹊母母锱c辯護律師作用的擴大”項目報告/褚福民
一、理論與現(xiàn)實的異同:三種試驗方案之分析
二、訪談與調(diào)研的展示:對比組視角下的試驗效果
三、成果與憂慮并存:試驗效果的全面考察
四、觀察與思考的深入:對若干問題的理論分析
刑事再審制度的價值模式/黃士元
一、“法的安定性”與“法的公平性”
二、西方國家刑事再審的價值模式
三、我國刑事再審的價值模式
犯罪學研究
我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研究整體性反思/王燕飛
一、我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研究整體狀況
二、我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研究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展望
閱讀加羅法洛——以自然犯、法定犯理論為中心/米傳勇
一、自然犯、法定犯理論的產(chǎn)生背景
二、自然犯、法定犯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
三、自然犯、法定犯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缺憾
四、結(jié)語
域外傳 譯
域外視野
學術隨筆
專題研究
《刑事法評論》征稿啟事
本書共6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