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46279
- 書名:現(xiàn)代中國的國家理性
- 作者:許章潤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
- 入庫時間:2011-2-24
- 定價:46
圖書內(nèi)容簡介
書中所集諸文,多作于最近兩年,分為場景、記憶、事件、語詞和商談五部分。各文長短不一,體裁異見,而總括其旨,均不外立足背景而爬梳瑣屑,直觀世相以尋求事理,在感受時間的娓娓道來中,進求事理之中的法理,體味法理之外的道理與情理,關切時代脈搏。
《現(xiàn)代中國的國家理性》是作者許章潤在歷史語境下有關族群政治和身份認同的省思,抑或是循沿法學進路對于日常政治的規(guī)范之維的探討,也不論是探查法律正義、尋覓如何運用憲政馴化國家,還是追究人性的多元內(nèi)涵與國家的多重擔當,此番努力,悉依“中國問題”打轉,牽掛的不外是現(xiàn)代中國的國家建構進程中的國家理性及其制度實踐。
圖書目錄
序言
輯一 場景:政治的時間與空間
兩百年,四次全球化
“多重的中國”與民族國家的法理圖景
民族國家體系的生命力及其中國意義
自由主義以民族國家為時空依托
東亞法律一體化與儒學民主的東亞圖景
中國為何遲遲不見民主落地?
中國步入訓政初期
輯二 記憶:意義秩序的重建
身份認同、世俗化與世界體系——“軟實力”語境下回看三十年漢語思想線索
“改革”的動力學與合作的可能性
“人性”的多元內(nèi)涵與國家的多重擔當
地震后,四個沒想到
士人精神與公民實踐
民主政治、文化鄉(xiāng)愁與文明憂思——2008年12月21日在北京某次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理性抗爭,就是用愛將刺刀折彎
城墻之外無政治
輯三 事件:法意與權力意志
普法運動
“習慣法”的當下中國意義
法律的道德與不道德
代議無著與審議無力——雷人提案的制度緣由
公權力的“染黑”與“脫黑”——一個政治秩序話題
保衛(wèi)社會,建設政治——再論重慶“打黑”及李莊案
權力尋租與資本托庇——黃光裕們的故事
三十年法制建設的觀念史映象
國是四舛
輯四 語詞:中國問題的觀念形態(tài)
《歷史法學》發(fā)刊詞
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的基本進路
漢語法學的載體
法學自身的品性決定了社會科學方法應用前景的有限性
專業(yè)研究與學術史研究:以法學為例
“左派”的譜系
德翁的玩意兒
輯五 商談:公共空間與價值共識
“小康”不能代表美好的人間——2009年9月書面答馬國川的訪談
就業(yè)率、法學教育與社會發(fā)展——就法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率、法學教育等問題書面答《法制日報》記者問
知識公民——_2009年6月接受陳艷的訪談
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與中國的現(xiàn)代化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