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48982
- 書名:轉型時期的法律變革與法律文化/比較法學叢書
- 作者:(意)阿雅尼等編
- 出版社:清華
- 出版時間:2011年5月
- 入庫時間:2011-9-25
- 定價:32
圖書內容簡介
阿雅尼,魏磊杰編著的這本《轉型時期的法律變革與法律文化——后蘇聯(lián)國家法律移植的審視》考察了20世紀初期直至20世紀末期,以蘇聯(lián)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法律的變遷,共12篇文章。全書大體又可分為“理論篇”與“實踐篇”兩個部分,各包括6篇文章!袄碚撈敝饕P注西方國家在蘇東劇變之后對這一區(qū)域所實施的大規(guī)模的法律輸入運動,涉及促發(fā)這場運動的內在邏輯、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及西方觀察家對此進行的深入思考;“實踐篇”主要聚焦這些后社會主義國家本身在重大社會轉型時期面臨的源自內在與外在的諸多挑戰(zhàn),以及在因應這些挑戰(zhàn)過程中內國法律體系與司法文化所發(fā)生的變遷。這種法律制度變遷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無疑具有重大的參考與借鑒意義。
《轉型時期的法律變革與法律文化——后蘇聯(lián)國家法律移植的審視》適合于法律大專院校的師生、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及法律實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同時也適合于對比較法學感興趣的一般讀者。
圖書目錄
序言
理論篇
輸出法律改革:它能成功嗎?
一、導論
二、法律移植的類型
三、前景展望
法律移植的政治學與動機
一、導論
二、法律移植的特殊性與本土化的象征意義
三、法律的政治性與法律移植
四、法律輸出國的聲譽與法律接受國的動機
五、法律移植主體的動機
六、結論
法律模式的進口與出口:荷蘭的經驗
一、引言
二、遍布世界的荷蘭法?荷蘭私法的強制出口
三、作為法律出口國的荷蘭:朝向—一個混合法系
四、向獨聯(lián)體國家出口荷蘭私法進行的努力
五、獨聯(lián)體國家法律改革過程中采用的工作方法
六、為什么出口荷蘭私法?
七、國家主權與法律的移植
未吸取的教訓:西方援助后共產主義國家法律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核心問題
二、應當吸取的教訓之一:錯誤的預設
三、應當吸取的教訓之二:有效激勵機制的匱乏
四、新思維和新激勵機制的必要性
俄羅斯與東歐的法律移植:借助于機遇與聲望
一、引論
二、替代蘇聯(lián)模式的解決方法
三、新的民商法模式的需求
四、新模式的供給
五、結論
重新定位俄羅斯法——一個被過度政治化的領域:機制、后果及因應之道
一、導論
二、政治模式與美國學者眼中的俄羅斯法
三、冷戰(zhàn)后期(1965—1991):社會主義模式
四、后共產主義時期(1991年至今):轉型模式
五、通過歷史化實現(xiàn)解意識形態(tài)化:以一種理想類型
研究俄羅斯法
實踐篇
為阿爾巴尼亞起草一部新民法典——與世界銀行“初始經驗”對應的一些個人體驗
一、導論
二、經濟學家來了
三、阿爾巴尼亞的法律傳統(tǒng)
四、阿爾巴尼亞特別工作小組
五、為何不照搬一部民法典?
六、法律改革不可以被強加
七、法律基礎設施方面的差異
八、目前為止的結論
九、俄羅斯的情形如何?
十、獨聯(lián)體國家示范民法典
十一、阿爾巴尼亞的不同
十二、協(xié)調問題
十三、起草小組之間的差異
十四、如何開展法學教育
十五、人們將會遵守嗎?
十六、主要結論
新近民法法典化語境中的私法二元論:烏克蘭的視角
一、導論
二、烏克蘭法律體系的轉型:從蘇聯(lián)模式轉向西方民主模式
三、烏克蘭民法改革語境中的私法二元論
四、烏克蘭的私法法典化
五、結論
中東歐的轉型及其商法
一、立法在商法發(fā)展中的作用
二、法典編纂的作用
三、何種發(fā)展模式?
東西方的先例
一、導論
二、本文的結構
三、現(xiàn)狀與發(fā)展
四、未來
法官獨立:一個在中東歐經常被誤解的概念
天壤之別:歐盟東擴之初的西歐與中歐的司法文化
一、西歐司法決策意識形態(tài)在20世紀的轉型
二、社會主義有限法概念的創(chuàng)制
三、受制于文本實證主義:1989年劇變后的中歐法官
四、結論:形式主義的影響
譯后記:我們總是要懷有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