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64491
- 書名:行為無價值論的中國展開/中國刑法學派研究系列之四
- 作者:周光權著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
- 入庫時間:2015-7-14
- 定價:49
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行為無價值二元論的立場,分別討論了行為無價值論視野中的主觀違法要素、法益觀、違法性判斷基準、客觀歸責理論、未遂犯與不能犯、偶然防衛(wèi)、共犯論、刑罰論等問題,并對行為無價值論的中國命運加以分析,特別強調在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為防止失范,必須突顯行為無價值論的特殊意義。
上述研究,有助于進一步梳理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之間的爭論,揭示行為無價值論與我國立法、司法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推進中國刑法學派的形成。
圖書目錄
導論
一、問題意識之所在
二、本研究的目標
三、討論行為無價值論旨在思考、回應中國問題
第一章 行為無價值論的界定
一、傳統(tǒng)的行為無價值一元論:倫理規(guī)范違反說
二、傳統(tǒng)的行為無價值二元論:倫理規(guī)范違反與法益侵害
三、現代行為無價值二元論:行為規(guī)范違反和法益侵害
第二章 行為無價值論的理論根基
一、社會從機械團結轉向有機團結
二、涂爾干對犯罪本質的界定:違反集體意識
三、違反集體意識就是違反行為規(guī)范
第三章 行為無價值與結果無價值的關系
一、行為無價值論和結果無價值論的對立點
二、為什么僅有結果無價值是不夠的
三、如何實現行為無價值和結果無價值的統(tǒng)合
四、德、日刑法學在行為無價值論上的差異及其原因
第四章 行為無價值論與規(guī)范
一、裁判規(guī)范論的問題點
二、行為規(guī)范論的合理性
三、行為規(guī)范違反的射程:進一步論述
四、重視行為規(guī)范,不等于承認“規(guī)范論”
第五章 行為無價值論的法益觀
一、問題的提出
二、脫離行為規(guī)范違反討論法益侵害的缺陷
三、法益對于行為無價值二元論的意義
四、行為無價值二元論和結果無價值論在法益概念運用上的具體差異
第六章 行為無價值論與主觀違法要素
一、主觀違法要素的命運
二、行為無價值二元論主觀違法要素的展開
三、主觀違法要素與“回旋飛碟現象”的解決
四、對若干批評的回應
第七章 行為無價值論與客觀歸責理論
一、結果無價值論通常排斥客觀歸責理論
二、制造風險與行為無價值
三、實現風險與結果無價值
四、客觀歸責論最有利于貫徹刑法客觀主義
第八章 行為無價值論與過失犯
一、舊過失論的進路及其問題
二、新過失論的特色
三、客觀歸責與過失犯論
第九章 行為無價值論與違法判斷Ⅰ:基準
一、違法判斷的對象基準
二、違法判斷的時間基準
三、違法判斷的邏輯基準
第十章 行為無價值論與違法判斷Ⅱ:未遂犯
一、主觀未遂論和客觀未遂論的對立
二、行為無價值二元論與修正的客觀未遂論
三、偶然防衛(wèi)與犯罪未遂
第十一章 行為無價值論與違法判斷Ⅲ:不能犯
一、行為無價值二元論的危險概念
二、行為無價值二元論與危險判斷
三、行為無價值二元論與危險判斷的根據
四、具體危險說與中國社會現實
第十二章 行為無價值論與共犯論Ⅰ:犯罪支配說
一、犯罪支配說的主要內容
二、犯罪支配說與行為無價值論
三、中國刑法規(guī)定與犯罪支配說
第十三章 行為無價值論與共犯論Ⅱ:共犯處罰根據
一、共犯處罰根據的學說
二、混合引起說與行為無價值二元論相一致
三、混合引起說的具體展開
第十四章 行為無價值論與共犯論Ⅲ:義務犯
一、問題的提出
二、義務犯競合的通常解決思路及其不足
三、義務重要者正犯說及其論證
第十五章 行為無價值論與積極的一般預防論
一、積極的一般預防論的提出
二、積極的一般預防論的運用
三、對積極的一般預防論的批評及回應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