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74609
- 書名:重罪量刑:關于刑量確立與刑量闡釋的比較性理論與實證研究
- 作者:(德)阿爾布萊縣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 入庫時間:2017-10-24
- 定價:86
圖書內容簡介
"《重罪量刑——關于刑量確立與刑量闡釋的比較性理論與實證研究》研究的是對于嚴重犯罪的量刑,其所涉及的問題在很久以前就得到了刑法學與犯罪學的同等重視。這里涉及的是量刑實踐中的不均衡性疑問以及關于平等對待與差異在教義學上的重要性的問題。在研究中,規(guī)范問題與實證方法理所當然地聯系在了一起,因為不均衡性只能在規(guī)范的背景下得以觀察。此外,這還涉及一個在當今國際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主題。因為以均衡與平等對待的刑罰為內容的目標顯然越來越重要。本研究著眼于國際比較,包含了德國與奧地利的量刑問題。
除了開頭提及的基礎原則問題,本研究還有另一個目的,即考察量刑實定法的效果,以及考察為實現量刑決定的均衡性結果而得出的理論與教義學思想的效果。因而本研究也包含著評估的視角。奧地利是本研究對比的對象。"
圖書目錄
"目 錄
引 言
第一節(jié) 導論:問題提出與問題范圍
第二節(jié) 研究過程
第一章 量刑的規(guī)范基礎
第一節(jié) 刑量中的差異確立與均衡性確立
第二節(jié) 刑罰與量刑理論對確立合理刑量差異的潛力
第三節(jié) 刑罰理論及量刑實定法
一、刑罰的說明與《德國刑法典》第46條第1款
二、刑罰概念和內容背景下的絕對刑罰根據和相對
刑罰根據
第四節(jié) 刑罰理論
一、并合理論
二、積極的一般預防刑罰理論
三、行為罪責理論
第五節(jié) 量刑理論
一、裁量空間理論
二、點刑罰理論和社會形成方式理論
三、量刑的階層理論
四、行為罪責報應理論
五、積極的一般預防理論
六、行為等比性量刑理論
第六節(jié) 總 結
第二章 量刑中實證經驗的使用及其對刑量差異理據的意義
第一節(jié) 預防性目的與刑罰的具體化
第二節(jié) 理論關聯與結果取向
第三節(jié) 結果取向的維度
一、一般預防
二、特殊預防
第四節(jié) 實證的制裁研究以及對刑法上制裁的預防潛能的
觀察結果
第五節(jié) 量刑決定結果取向的后果
一、結果導向理論基礎的必要性
二、理論紛爭之問題
三、概率論斷與個案處理
四、蓋然論(Probabilismus)與刑罰的具體化
五、預防與刑罰具體化
第六節(jié) 結果取向問題的理論與實踐操作
一、目的理性的規(guī)范化
二、將結果取向的判斷限制在實證研究的狀況之上
三、無把握時的決斷
第七節(jié) 總 結
第三章 將犯罪行為納入刑罰幅度
第一節(jié) 刑罰幅度對量刑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刑罰幅度的變更
第三節(jié) 作為刑罰梯度的刑罰幅度
第四節(jié) 罪行輕重的標尺:常例情形、普通情形、平均情形
第五節(jié) 常例情形概念的功能
第六節(jié) 對犯罪的比較性描述及評價的必要性
第七節(jié) 犯罪行為的比較評價模式
一、歸納——現象學的觀察方式
二、整體評價作為“臨時”歸入步驟的標尺
三、歸納的極端模式
四、規(guī)范的常例犯罪圖景作為連接點
第八節(jié) 個別化的界限與量刑事實的縮減
一、個別化的一般界限
二、縮減的標準:對不法數量的縮減
第九節(jié) 將犯罪行為納入刑罰幅度的標尺
一、可替代性檢驗的標準
二、量刑事實與刑量之間等值的形式化與量化
三、形式化作為刑量建立的論證的法律化
第十節(jié) 總 結
第四章 量刑法的國際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引 論
第二節(jié) 國際比較中的刑罰目的與刑罰目標
第三節(jié) 刑種及刑罰額度的確定
一、刑種的確定
二、刑罰額度的確定
第四節(jié) 量刑與刑罰執(zhí)行:已判決的刑罰在執(zhí)行程序中的
變更
第五節(jié) 量刑決定的控制
一、量刑決定控制的基礎:量刑理由
第六節(jié) 總 結
第五章 量刑的實證研究:問題的提出、理論、方法與
觀察結果
第一節(jié) 引 論
第二節(jié) 實證量刑研究的狀況
一、理論的導入與問題的提出
二、量刑研究的方法
第三節(jié) 實證量刑研究的調查結果
一、法定因素與量刑
二、法外因素與量刑
三、法官特征、態(tài)度與刑罰目的偏好以及量刑
四、訴訟程序特征、審判環(huán)境與量刑
五、量刑的空間、地域差別
六、刑法、組織以及量刑變化
七、量刑決定的確立與闡釋之間的關聯
八、對刑罰輕重的研究
第四節(jié) 總結與結論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的漏洞以及待解決的問題
三、對實證研究問題設置的預備
第六章 研究的進行:方法論、取樣、問卷以及數據采集
第一節(jié) 關于實證研究的方法論
一、卷宗分析作為數據采集手段
二、刑事判決文書中量刑理由的內容分析
三、研究的國際比較視野
四、比較單位的選擇以及問題的擴展
五、抽樣、剔除與典型性
第二節(jié) 數據采集工具:變量區(qū)域
第三節(jié) 對調查組的描述:犯罪行為、犯罪行為人、訴訟程序
以及法律后果的比較
一、犯罪行為:變量、可度量化與分布的比較
二、被定罪者:行為人特征的比較
三、訴訟程序特征
四、犯罪行為的法律后果:刑罰、保安處分、緩刑交付考驗
五、刑罰的執(zhí)行
第四節(jié) 總 結
第七章 刑罰幅度對刑罰結構、刑罰差別化和刑罰量的影響
第一節(jié) 法定最低刑和法定最高刑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刑罰幅度內部的刑量分布
第三節(jié) 刑罰幅度的變更與擴展
一、情節(jié)較輕情形機制、法定減輕刑罰事由及對累犯
加重刑罰
二、情節(jié)較輕情形之比較
三、德奧刑法典關于情節(jié)較輕情形概念之比較
四、法定減輕刑罰事由:犯罪未遂、減輕罪責能力、
幫助犯罪
五、加重刑罰事由:累犯(舊《德國刑法典》第48條)
第四節(jié) 總 結
第八章 刑量的決定因子:刑量差異的解釋模式
第一節(jié) 對刑量變差的解釋:有理據變差和無理據變差
一、刑量決定的規(guī)范性模式:根據不法和罪責對刑罰
進行區(qū)別
二、刑量解釋的競爭模式
第二節(jié) 對多人共同犯罪量刑中刑量變差的解釋
第三節(jié) 總 結
第九章 數罪量刑
第一節(jié) 《德國刑法典》第53條、第54條總和刑的形成
第二節(jié) 德奧數罪量刑比較:單一刑 vs.總和刑
第三節(jié) 總 結
第十章 奧地利刑量的確定及比較
第一節(jié) 奧地利刑罰額度的決定因子
第二節(jié) 刑量解釋的比較
第三節(jié) 總 結
第十一章 量刑理由與重構
第一節(jié) 量刑闡釋
一、引子
二、書面量刑理由的定量結構
三、量刑理由的主題結構
四、量刑事實的結合
第二節(jié) 量刑理由中所納入的量刑事實的有效性
第三節(jié) 闡釋與刑量之間的關聯:基于量刑理由重構刑量
一、令人信服的量刑闡釋與多余的量刑闡釋
二、量刑的確立與闡釋之間的關聯
第四節(jié) 總 結
第十二章 廣義上的量刑:嚴重犯罪罰金刑的決定要素
第一節(jié) 罰金刑之選擇
第二節(jié) 日額數量
第三節(jié) 日額金額
第四節(jié) 總 結
第十三章 自由刑緩刑
第一節(jié) 有條件自由刑和無條件自由刑的選擇決定
一、《德國刑法典》第56條的自由刑緩刑
二、奧地利緩刑及比較
第二節(jié) 緩刑之建構
一、負擔
二、指令
三、緩刑協助
四、緩刑期
五、緩刑建構中的嚴懲主義與再社會化
第三節(jié) 總 結
第十四章 刑事制裁體系中的矯正與保安處分
第一節(jié) 保安監(jiān)督 (《德國刑法典》第66條)
第二節(jié) 精神病院收容處分(《德國刑法典》第63條)
第三節(jié) 戒治機構收容處分(《德國刑法典》第64條)
第四節(jié) 行為監(jiān)督
第五節(jié) 吊銷駕駛許可與禁止再次授予駕駛許可
(《德國刑法典》第69條及以下條款)
第六節(jié) 總 結
第十五章 研究成果及關于量刑理論、刑事政策與量刑實證
研究的結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綜述及其成果
一、研究的目標和問題
二、刑罰與量刑理論的狀況
三、量刑的實證研究
四、實證性比較研究的實施和成就
五、量刑實踐中,均衡性與不均衡性的程度以及量刑的
可控性問題
第二節(jié) 刑罰與量刑的理論性結論
一、刑量決定的根據
二、量刑理論中得出的結論
第三節(jié) 刑事政策上的結論
第四節(jié) 刑事政策上的觀點
德語參考文獻
"